故乡位于闻名遐迩的乐民古城斜对面,从故乡往东南方向仰望,一座方圆数里的古城巍然屹立在那里,诉说着历史的风云际会。
古城的北面是条清澈的溪流叫乐民河,河水自东往西而流,不远处就是乐民河的出海口,在此形成一个弧形的港湾,故乡黄屋村就被这片静静的港湾环绕着。
故乡黄氏族谱记载,始祖预祯公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6年),从福建莆田地区搬迁至此居住,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而乐民城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显然故乡始祖到此择居比乐民古城的建成稍迟,不过故乡却与这座古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遂溪县志》记载,当年安陆侯吴杰奉命在蚕村港的旁边建造乐民千户所城,此城后来演变成为一座珍珠城。这是当时雷州半岛西海岸兵防要塞,以屯兵为主,还拨兵防守调顺湾台、博里港台、草潭港台等处以及西路烟墩、北灶烟墩、草潭烟墩等沿海炮台和烟墩(注:烟墩就是古代情况危急时燃烧火堆,用以向附近发出信号的土墩)。
这里的北灶烟墩无疑就是故乡黄屋村的所在地,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除了村边存留当年的烟墩遗址之外,还有一段民间传说。
据故乡长辈口传,明朝年间故乡附近一群流寇来到乐民河的上游安营扎寨,后来渐渐发展壮大,为首的寨主因患有青光眼,人称青盲王,他性情凶狠,无恶不作,导致附近村庄民不聊生。朝廷闻讯,决定铲除这股恶势力,就派一支军队前来清剿他们,于是就在附近驻军布防,将士们在此设灶煮饭,饮马溪边。刚好煮饭的地方就位于北面,故称北灶,而安顿马匹的地方就叫马屋寮(现马屋寮村),这段历史《遂溪文史》也有记载。
因而故乡一直以来在民间都被称为北灶村,又因街坊有“做冇做,食北灶”的美誉,故乡人一直都对此引以为豪。然而,最令故乡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应是这段历史故事——
据《雷州府志》载,“宋元符三年,苏公轼遇赦北归,宿于兴廉村(现乐民城村)并停留四十日,后适廉(即廉州现合浦县)”。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当年苏东坡在海南岛遇赦北归后途经雷州半岛,并在乐民城村停留过(有苏东坡所赠给当地乡贤的墨砚作证),然后从附近的蚕村港登舟前往合浦所走的就是海路,途中还停留在海边的车板镇松明村(有苏东坡《夜烧松明火》一诗佐证)。那么这段水路必定经过故乡黄屋村面前这片港湾,无疑也为这片水域增添色彩,今天我们可称之为“东坡水域”,这跟“东坡岭”和“东坡井”及“苏二村”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我凌驾着骀荡的春风回到日夜思念的故乡。抬头望去,只见楼房鳞次栉比,村场整洁,村道已经硬底化并安装了路灯,门前种有花卉树木,多户人家的门前停放着小汽车。在村前我遇到村长,他正在这里指挥着村中的建设,手中还持着一张家乡的发展规划图。不远处机声隆隆,几条新辟的道路横空出世,气势如虹!
村长热情地介绍说,家乡已建成一座堪称全市最大的村级湿地公园,现在正完善它的配套设施。一条集红林鸥鸟、洁白沙滩、东坡水域、渔船博览、海水浴场、海边林带、古树名木、田园风光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正呼之欲出。
我顺便到那座已经建成的湿地公园走一走。时值春和景明之际,一群鸥鸟从那片墨绿的红树林中腾空而起,把故乡的天空划成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而另一群鸥鸟则停在红树林的枝叶之上,它们时而扑翅,时而张望,仿佛是给人检阅似的。
故乡这片红树林虽然没有廉江高桥红树林那么辽阔,也没有霞山特呈岛红树林那么苍劲,更没有雷州九龙山红树林那么茂密,但是故乡的红树林却长得那么英姿勃发,郁郁葱葱。这里盛产蚶蛘、泥丁、白虾、黄鳝、青蟹和榄头螺等海产品而深受顾客的青睐。
我站在海堤上向堤围内的田野回望,只见一幅绝美的春耕图呈现于眼前:一辆辆铁牛正在田中耕作,有犁田的,有耙地的,有整秧垄的,有起菜畦的。如果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将是一个碧绿的世界,待到六月,那金黄的稻浪满眼充盈,瓜果飘香;到了秋天,那时故乡的番薯成熟,你最好携带亲朋好友一齐来,在田野之中打薯瓮,故乡的特产咸田薯,味道特别诱人,食后唇齿留香。
如果你兴致还浓,不妨再到海边观望海景。这里长年停泊着来自北部湾沿岸的船只,有远洋归来的,有近海作业归来的,也有休渔期停航的,还有来此避风补给或等待检修的,这些渔船形态各异,色彩纷呈,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渔船博物馆,令你目不暇接,使你得到一次难得的渔船观赏盛宴。
哦,我已无法描写故乡的景色了。春天的故乡,是一首生机勃勃的诗,是一幅色彩缤纷的画,是一支催人奋进的歌……
黄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