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
一首《回娘家》,让人忍俊不禁。在我家乡盛行正月回娘家,从大年初二开始,村里的猪肉摊便生意兴隆,来买猪肉的多是带回娘家的。
我娘家和先生家是邻村,走路去半个多小时,开车也就几分钟,年年过年后回娘家,乐此不疲。
儿子两岁时,我带着他回娘家,吃过晚饭后哄他睡觉,谁料他怕生,哭闹不止,非要回奶奶家,我和先生只好连夜带他回去。走夜路黑灯瞎火,父母不放心,两个老人推着一辆自行车送我们,车头挂满了给我们的“回礼”:猪肉、面条还有我喜欢吃的米粽。
两年前的大年初二,一大早母亲就打电话来催我:“快点,村里的篮球比赛就要开始了,来迟就看不到表演啦!”
我兴冲冲地提着大包小包礼物赶回娘家,远远地看见母亲站在村口等我,一见我,迫不及待拉我去球场,嘴里说个不停:这个舞跳得最好的是谁家的媳妇,打球最威武的是欧家的两个儿子……仿佛这些全都是她的儿女一样,令她无比骄傲。
母亲热心公益事,建球场时她出钱出力。如今村里举行首届篮球比赛,男女老少齐上阵,盛况空前,母亲自然是欢喜万分。
记得我小时候,跟随母亲回她的娘家,也即去外婆家,印象最深刻的是路途艰难:十多公里的路全是泥土路,天气晴朗时还可以边走边玩,像出笼的小鸟“吱吱喳喳”快乐无比,但下雨天就不敢恭维了:深一脚浅一脚的泥巴沾满鞋子、裤管,遇到上下坡,泥泞的路面像打了蜡一样滑,一不小心,“趴”的一声,仰面朝天摔一跤,屁股重重吃了一记“大饼”,令人啼笑皆非。
如今谁家的媳妇不是开着小车、摩托车回娘家?“村村通”水泥硬化道路畅通无阻,给兴高采烈回娘家的人们带来了便利。
回娘家也是另一种意义的“寻根”。
某个村的出嫁女相约了年初二一起回娘家。她们穿戴整齐,拿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脸上像春风荡漾一样明媚温暖,有说有笑排着长队浩浩荡荡走进村子,走向各自的父母家。她们从这里出发,奏响人生新的华章。除了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土地,承载了她们的青春年少时光,几多欢乐,几多愁绪,那是岁月打了结作了印记的啊,毕生难忘。
母亲一直念叨要回娘家,外公外婆不在了,只有舅舅一家子。那年,我和弟弟陪她去。以前走路要两个小时,现在开车眨眼便到了。到了舅舅家,我陪着母亲一一拜访了她的堂弟以及叔伯们,大家喝茶聊天,时光恍如昨日。
今年我却不能回娘家,我挚爱的母亲两个月前离开了我们。炮竹声声中,看着人们拖儿带女奔赴娘家,遥望着娘家方向,心里有一丝丝隐痛。
父母在,欢天喜地回娘家,给母亲买件新衣,给父亲一个红包,围着火炉陪母亲唠叨家常说说体己话;父母不在了,曾经温暖的娘家,变成回不去的梦,当初有几多热闹,现在就有几多寂寥。
能回娘家,有娘家回,是人生一大福气,请好好珍惜。
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