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长春知名作家谢颐丰先生病逝的消息,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太突然了,太震惊了,太令人惋惜了!这么一个铁骨铮铮、气血飞扬的汉子,这么一个性情率真、为人坦诚的大哥,这么一个对文学痴情、有着丰硕创作成果的作家,怎么说走就走了?巨大的悲痛像石头一样,沉甸甸压着我的心……
若干年前,我曾经答应过谢颐丰先生,给他的小说写点评介文字,可是由于工作忙乱,事务缠身,自身又慵懒,便一拖再拖下来……可今天,面对谢颐丰先生走向天国的脚步,面对他留给人间丰赡的精品力作,作为他生前的老朋友,作为他小说的忠实读者,我是无论如何也得兑现之前的承诺了。这份兑现,既是对作家谢颐丰先生的一种深切缅怀,也是对他著作的一种真情铭记!
谢颐丰先生,生于1953年,山东郓县人,下过乡,当过兵,后到长春监狱工作,酷爱文学,早年从事中短篇小说写作,21世纪初,开始了长篇小说创作。
我先后读过他的长篇小说《气血飞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激荡山河》(作家出版社出版)、《将进酒》(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呼啸军魂》(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虽然阅读时日有点久远,如今想起,依旧能被他作品浓郁的烽烟气息和艺术魅力所感染,依旧能被他作品中鲜活的人物所打动,依旧能被他作品深邃的思想所震撼……粗略想来,我觉得谢颐丰先生小说有如下艺术特色:
抗战题材的崭新拓展。我们知道,在中国当代缤纷绚烂的文学长廊中,优秀高品质的抗日题材作品,林林总总,比比皆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平原枪声》《吕梁英雄传》等等,如此境况下,怎样开拓自己的艺术新领地?不落窠臼,不入俗套,不重蹈别人的覆辙,是谢颐丰先生一度创作上遭遇的最大问题。为此,他查阅大量资料,做了多地采访,通过深入学习,反复研磨,不断思考,终于寻觅到此领域的空白地带,于是,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便呈现出一种火山爆发的势态,四部长篇小说便炸雷一样响彻文坛。在《气血飞扬》中,他没写正面战场,没写敌后武工队,没写地道战,而是写了另类人——押解的囚徒,写了他们抗战的故事;在《激荡山河》中,他将笔墨落到普通民众身上,写他们面对民族危亡、面对生死、面对邪恶,敢于挺身“亮剑”的故事;在《将进酒》中,他写了最底层百姓,写他们在险象环生中,以酒文化为载体,斗智斗勇的故事;在《呼啸军魂》中,虽然写的也是抗联,但他主要笔墨是写杨靖宇将军牺牲后,二十几名抗联战士粮食断绝、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故事……这些故事,角度新,环境新,故事新……无疑,拓展了抗战题材的新疆域,开阔了艺术领地新空间,给新世纪抗战文学的天空,添加了新的亮色。
作品中的热血激情。谢颐丰先生,虽然是小说家,虽然从事着叙事文体的写作,但是细心的读者总会发现,在他的作品中,在他质朴老到的文字里,总氤氲着一种热血诗意,总涌动着一种生命豪情,仅从小说的题目,我们便可一目了然:《气血飞扬》《激荡山河》《将进酒》《呼啸军魂》,看看这些词汇,就有一种雄浑、磅礴、壮阔之感,读读这些文字,就能产生勃发、奔涌、燃烧的冲动……试想一下,你的胸中没有激情,你的血液没有热量,恐怕打死,你也写不出这些滚烫的题目。还有,他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无论是《气血飞扬》中的囚徒,还是《激荡山河》中的百姓;无论是《将进酒》中的酿酒“老板”,还是《呼啸军魂》中的抗联战士……他们人生中有一种品格是极为相同的,那就是生命中的血性,骨髓中的豪气……正是凭着这种血性、豪气,他们敢于在刀尖上行走,敢于和恶魔一样的敌人斗志、斗勇、周旋、拼命。
生活细节的精彩运用。我总觉得,一部小说的好坏,优劣,成败,情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细节,细节决定着小说的命运,细节能照亮小说的灵魂。东北农村有句俗语,说得颇为贴切,“打十巴掌,不如扎一锥子!”这一锥子,比喻到小说上,就是细节的运用。谢颐丰先生小说细节的使用,可谓驾轻就熟,信手拈来,炉火纯青。
(例1)“……李天凤一只手拉风箱,另一只手迅速从袜子里掏出一包砒霜,左边的小锅灶正好挡住她的那只手。这包砒霜是鬼子进家抓她男人时,她顺手从床腿旁的一块破砖上拿到的,她想在关键时刻留给自己用,没想到在这里却派上了用场。”(选自《激荡山河》)。
(例2)“……接着,她坐下来又拉了几下风箱,起身对鬼子说:‘太君,面汤好了,开饭吧。’‘大大地好,’鬼子一边说,一边吹响了小号。七八个鬼子从堂屋走出来,双眼惺忪着,打着哈欠,疲惫而又懒散。他们嗅觉被葱花炝锅的香味刺激了一下,立刻精神起来,很有秩序排成队,一个一个地在门外接碗。院子里很快响起吸溜吸溜的声音……”(选自《激荡山河》)。
无论(例1)或是(例2),我们都会惊奇地发现,他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动作,还是声音,无论是细微的眼神儿,还是疲惫的哈欠……都是那般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呼之欲出……这里,无不彰显着生活细节的艺术力量,无不浸透着他对精彩细节的巧妙运用。
其实,谢颐丰先生小说的艺术特色还有很多,比如说,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性格的典型塑造,小说结构的蒙太奇运用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只期望,这一篇拉杂肤浅的读书感受,这一篇悲戚心绪下伴着泪水写就的读书文字,能化作一篇相送谢颐丰先生步入天国的悼念祭文。只愿先生一路走好,只愿先生的著作一直温暖,永远被读者铭记!
王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