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毛毛小雨缓缓地飘,无声无息浸润大地。如同我给父亲精心布置的新家,点点滴滴都倾注了我的心血。我想为他开启晚年生活的另一幅画卷,新小区的环境干净整洁、规划有序,适合居住和养老,步入新家的物品都是新添置的,父亲只要安心入住就好。
然而,父亲并不急于搬进新家,而是守着老房子过了一个相对安静的春节。我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生活在老屋。有时站在儿时的阳台上看看山、瞧瞧日出东方;有时邀上发小去老学校走走,去曾经上过的幼儿园转转,回忆中充满温馨。在熟悉的地方随意走走,赏花阅草。而小小的院落里有勤劳的父亲昔日亲手搭建的葡萄架。他种上小瓜小果,修筑一间小小的鸡舍,挖出一条水沟养鸡养鸭,悠闲自得的休闲生活令人羡慕。印象深处,父亲每日下班回来,都会马不停蹄地给家禽们打扫笼舍,给青绿的菜地浇水施肥,忙得不亦乐乎。渐渐地,这些家禽只要一听到父亲开小院门的声音,便咯咯地叫个不停,展翅向他飞奔而来。那时家里的生活,在父母亲勤劳的操持下,过得衣食无忧。吃不完的鸡鸭蛋,父母总是热心地送给亲戚朋友。小院四季花开,瓜果飘香。
父母一生勤俭,所用之物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依旧整洁如新,工工整整地摆放在老屋里如刚添置一般。在春天的新房里,父亲一次次将这些老房子的旧物件码放整齐,能用的不能用的都不忍舍弃。细数这十年,父母随着我也搬迁过一些地方,但无论住在哪里,新环境如何优越便利,他们对旧物的眷念从未减少过,特别是父亲每逢周末都要回老房子去看看,住上两三天,会会老友,见见街坊,即便老房子没有奢华的布置,老小区没有热闹的街市,但这并不妨碍父亲对它的热爱,好似对一个老朋友不变的约定,常回去看看。
老房子是根,新房子是当下的生活,在新生活里也要守住自己的根,是父辈们传统的观念,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这让我突然间想起了离家不远处建成的一家民俗馆,那里摆设的每件展品,都留着时光的痕迹。印着毛主席语录的搪瓷碗、蝶花牌缝纫机、春雷牌录音机、粮票等等一些物件,仿佛从父母的老房子里搬过来的一样,熟悉而亲切。在父母的心中,日子永远都要精打细算地过,像那位馆藏主人一样,做一位时光碎片的捡拾者。
怀念与怀旧是人之常情。小到一件物品,大到老旧小区改造,都是为岁月留下一丝记忆。走过繁华街市,需要一处安静的栖息地,那段怀旧的老时光,那所旧房子,那个老花台,或许能让人心有所安、身有所依,或许在捡拾的旧时光里,成为心灵的寄托。
吴炜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