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教师节。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山风吹拂的地方……
那是30年前,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第4年。按照规定,学生们都要回到原籍所在地实习。于是我收拾好行囊,回到故乡,回到了那所我曾经就读过的、坐落在大山脚下的小学校。
由于位置偏僻,学校已经好几年没有来过实习老师了。对于我的到来,学校领导非常高兴,负责辅导我的正是我的小学班主任王晓晶老师。
7年没见面,王老师早已成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只不过岁月的磨砺染白了她的双鬓。王老师还记得我,紧紧握住我的双手,连声说:“太好了!真没想到是你回来了!”
王老师领着我来到班级,示意同学们坐好,然后让我进行自我介绍。紧接着她又说道:“这是我的学生,现在来给你们当老师了!”简短的话语,掩饰不住她内心的激动。是啊,能看到自己教的学生走上讲台,是多么自豪的事情啊!
从此,我开始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
王老师是学校公认的教学骨干,为了让我更好地融入课堂,每次上课前,她都会让我给她讲一遍教学过程,然后提出一些建议。课堂上,她像学生们一样认真听课,随时记录。下课后,我们还会坐在一起,讨论这节课的得与失。虽然她已是第二次给我当老师了,但是她特别谦虚,每次都会与我交换看法,从不否认我的课堂设计,只是适时提出自己认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
实习期即将结束之际,为了检验成果,学校要求我们每个实习生都上一节公开课。慎重考虑后,我选择讲授《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经过一个晚上的构思,第二天上班后我把教案交给王老师,向她征求意见。她看过后和我细致推敲了几个地方,最终定稿。接下来就要准备教具了,我来到学校资料室,翻箱倒柜找了半天,除了一幅挂图外,什么也没找到。王老师见我很失望,笑着说:“没关系,明天早上我们到山上去制作教具。”
我知道,当时农村学校的老师们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城里老师那样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他们凭借着对教育的热爱,制作了许多符合农村教学需要的教具,也总结了许多适合农村课堂教学的方法。望着王老师自信的神情,我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们相约来到山上。山村的清晨很凉,尤其是山顶,风很大。王老师身体不太好,在山风中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山村密林,最不缺的就是鸟鸣,尤其是早上,鸟儿们都出来觅食,鸣声此起彼伏。在山沟处,王老师拿出自家的小录音机,开始录制鸟鸣。为了不影响录制效果,我们默不作声,只是静静地聆听清脆的鸟鸣,在阵阵山风中找寻灵感。
几分钟之后,王老师按下了暂停键,对我说:“我们听一听录制效果吧!”在她按下播放键的同时,清脆的鸟鸣声立刻从录音机中传了出来,与山间的鸟鸣声一起,随着清爽的山风轻轻飘远。我想,这山风记录的不仅仅是声声鸟鸣,更是王老师对我的无私教导,还有她对乡村教育的热情。
公开课上,一幅挂图、一段鸟鸣、一张张孩子们的画作,还有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从各个侧面展现了群鸟纷飞、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这是王老师、我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看来,这种形式显得有些幼稚,也不够生动形象,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实习期间,王老师教给我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前,王老师组织学生们将我实习期间的照片整理成册,亲手递给我,说:“老师没有什么好的礼物送给你,这是你第一次当老师的剪影,留作纪念吧!”朴素的话语,简单的礼物,寄托着对我的殷切希望。
一晃30年过去,王老师早已退休,当年的学生也到了不惑之年。而我,仍然难忘那时的山风,因为山风吹过的地方有我的足迹,有我的承诺,还有恩师殷殷的教导与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