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挂灯,也叫上灯、放灯,这优秀传统习俗,在我国少说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据说,汉文帝时,曾实行过“与民休息”的政策,后人称为“开明君主”。汉文帝是在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后上台的,平定之日刚好是正月十五,于是文帝就在每年的这天晚上出宫与民同乐。“夜”,在古汉语中又叫“宵”,正月又叫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以后每年这天晚上,宫里宫外,都要张灯挂彩,欢度元宵。
元宵节放灯赏灯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源于汉代,尤盛于宋。宋人元宵节放灯赏灯的诗词特别多。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广为人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用两度元夜的人事变化咏叹有情人未能成为眷属的遗憾。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几句写熙熙攘攘看灯人群中的一个插曲,广被传诵。相传苏东坡元夜入延祥寺观灯,僧舍肃然无灯,大败意兴,乃作诗云:“门前歌舞闹分明,一室清风冷欲冰,不把琉璃闲照佛,始知无烬亦无灯。”可见元宵夜有无花灯对人的情绪影响有多大。宋朝诗人杨万里诗曰:“市上人家重时节,典钗卖剑买灯球。”钗剑可以不要,但一定要有灯球。陆游词:“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足见灯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花灯的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灯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灯味在华夏大地也越来越浓。中华民族从来不乏聪明才智,四大发明,惊殊世界。在小小花灯的制作上,工匠们更是发挥奇思妙想,推陈出新,巧夺天工,花样百出,把制作花灯的技艺修炼得更加完善,把花灯做得更加极致,更加多样。如灯轮、灯楼、灯树、灯球、灯山、春灯、龙灯、宫灯、笼灯等等,应有尽有。现代科技手段的介入,使古老的花灯充满了新的气息。传统的绢做纸扎的制作工艺,逐渐被机械、声控、光控乃至计算机控制的现代科技所替代,古老的花灯成了变幻无穷、集声光雷电于一体的科技电子产品,给人以一种全新的高级享受。
俗语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如今的元宵夜,更是古所难及。神州处处,各种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花灯,一齐闪亮,成了一道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线:万千灯火,星月辉映,火树银花,一片光明,歌舞升平,山河锦绣,家国共庆,普天同乐,人面桃花,祖国欢腾,祥和社会,前所未有,尽显改革之丰伟,家国之昌盛。
“灯”与“丁”同音,这就给花灯赋予了另一种功能和寓意,那就是:灯即丁,挂灯即添丁,添丁必挂灯,取人丁兴旺,福寿并进的好兆头。两广风俗,家中凡添男丁,必须挂灯庆贺。挂灯分两个阶段:一是正月初十上灯,即把花灯挂在厅堂上;二是正月十五落灯。期间内燃一盏长明油灯(现多用电灯代替),寓长寿昌盛之意。落灯之日,全村的亲戚朋友都来庆贺,鼓乐声声,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有人挂灯,就有人做灯。明清之际,花灯传入岭南,很快被我家乡多才多艺的杨屋屯人接纳并世代传承下来。数百年来,经过对花灯技艺不断改进完善,从此,杨屋屯制作的花灯从工艺和式样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独树一帜,美观大方,富丽堂皇,吉祥喜庆,冠绝一时。
每年春节前,族中艺人就把竹、笏、泥、纸、模具等提前准备好,从正月初三开始,便集中到家庙以及附近的几个大厅堂扎制花灯。模具、工具是现成的,都是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宝贝。大家以老带新,轻车熟路,分工负责。有扎灯架,有印泥公仔,有剪纸,有扎花,有写灯裙,有组装的,整个过程就像一条现代化的流水线,一个传一个,一道接一道,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顺畅、快捷,有条不紊,每做一架花灯,从开始到完成,有近百道工序,纷纭复杂,但经不起大家的心灵手巧,团结协作,只一天工夫,一架架漂亮美观的花灯便制作完成了。整个制作花灯的过程一直延续到正月初九。
杨屋屯制作的花灯呈六角形,灯架共三层,高90厘米,直径宽60厘米,灯裙长60厘米,取六六大顺和长寿富贵之意。整架花灯挂起来有1.5米高,灯饰华丽,灯裙飘飘,人称“宫灯”,煞是好看。灯裙上写满祝福,如“挂灯此日乐悠悠,竹子枝枝百尺头,但愿一生多贵子,全家幸福永千秋”,“春到桃花遍地红,夏日莲叶满池中,秋至贵子香千里,冬雪寒梅伴老松”。杨屋屯读书人多,秀才满村是,写灯裙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眨眼”工夫,又快又好。而有些地方制作的花灯呈圆形,又短又小,人称“瓮灯”,无论式样与美观都根本无法与杨屋屯制作的六角宫灯相比拟。
杨屋屯制作的花灯还有一绝,那就是文化品位高,常把一些谜语穿插写在灯裙上让人猜,以增加灯节的乐趣。如“四周不通风,十字在当中,若是田字解,不是读书翁”,等等。
制作花灯期间,最快乐的是小孩,全村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在花灯作坊,他们在花灯中穿梭往来,或说或笑,或唱或跳,或颠或狂,撒着欢尽情地乐。年年花灯,岁岁添丁,一茬又一茬,一代又一代,在制作花灯的年复一年中,人们生生不息,无穷无尽。人们从事劳动,劳动创造人类,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史!
花灯为我的童年增添了无限乐趣,成为童年记忆中最精彩的一页。在外飘泊多年,乡音难改的我,对家乡花灯的思念依然浓烈,花灯的光亮也时时在我心中闪耀,花灯带给我儿时的欢乐,花灯伴随我奋斗成长。岁月如歌,至今历历在目,刻骨铭心,花灯不尽,思念不断。挂在高处的花灯,灯裙飘飘,灯光闪亮,就像大海中的灯塔,永远照亮着我和我的子孙后人以及普罗大众前进的航程,照亮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