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对我而言,是生命中的一种偶然。2009年冬天,时任徐闻县作协主席的我,邀请徐闻籍诗人黄礼孩返乡商量编辑出版本土作家文学作品集。与他交谈的时候,黄礼孩不经意地说:“明刚兄,你的文笔这么优美,不写诗歌是一种浪费。”
我从小就有当作家的梦想,从学生时代起,就悄悄地在笔记本上练习写小说、散文。记得读高二的时候,我的散文处女作《春雨》被已故的乡土作家陈堪进老师编发在县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徐闻文艺》上。这对做着文学梦的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啊。以后的日子,我爬格子更加勤奋,写得多了,一篇篇小说、散文先后在《湛江日报》《湛江文学》《佛山文艺》《珠江》《南方日报》《海南日报》《广东农民报》《中山日报》等报刊发表,《湛江文学》《湛江日报》均重磅推出了本人的作品小辑。
在自己编织的作家梦中,我曾经致力在小说的海洋扬帆搏浪,家乡的海和在海上讨生活的人自然而然地走进我的作品里。那段日子,不管工作有多忙,我每天都挤出时间,用文学的方式,跟自己热爱的大海和熟悉的人物对话。我所钟爱的文学就像我今生的情人,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小说创作不仅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阅历不断拓展,人生境界也得以提升,而且给予我意外的收获,让我在不同的岗位都能得心应手。我凭借小说创作,得到各级作协的认可,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加入湛江市作协,2006年秋天加入广东省作协。在小说创作渐入佳境的时候,连自己也想不到,黄礼孩的一句话,竟然让我改变了写作方向,尝试写起诗歌。2009年秋冬两季,一口气写了29首诗,我选出自己较为满意的6首诗发给黄礼孩,目的是让他指导一下,想不到黄礼孩安排在他主编的《中西诗歌》刊登出来。这以后长达8年,由于原单位工作任务繁重,作为单位的一把手,我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只好暂停文学创作。直到2016年秋天,我调到新单位后,工作压力不那么大,我才重操旧业,又开始新一轮的文学创作。
客观地说,我的诗歌创作从2018年渐渐步入正轨。这期间,经同乡引进,我认识了广州诗人老刀、赵俊杰等,并在黄礼孩引荐下,与国内一批诗人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了诗歌写作的各种可能性,开拓了诗歌创作思路。后来,我以徐闻开放大学为平台,组织了一系列诗歌活动,聘请诗人蒋浩、评论家张德明为驻校诗人、评论家,不定期组织诗歌创作公开课和诗歌改稿会,从而有效地推进了校园和本土诗歌创作。在以后的几年里,先后邀请黄礼孩、阿西、蒋浩、张德明、老刀、赵俊杰、于坚、王跃强等著名诗人、评论家到徐闻开放大学讲学,让本土诗人眼界大开,诗歌写作热情高涨。这些当今诗坛较具影响力的诗人,不远千里来到徐闻,对徐闻本土诗人关怀备至,手把手地指导我们如何写好诗,张德明、蒋浩、王跃强等诗人还千方百计把徐闻诗群的作品推向全国。在他们的真诚帮助下,短短几年间,有16名诗人(含校园诗人6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诗歌超过300首,在地级市发表诗歌作品超过1000首,其中有3人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了作品。这几年,也是我诗歌创作提升较快的几年,我创作的300多首诗歌在《诗刊》《诗潮》《诗歌月刊》《诗探索》《鸭绿江》《绿洲》《奔流》《河南文学》《上海诗人》《四川诗人》《安徽诗人》《羊城晚报》《海南日报》《参花》《牡丹》等30多家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上发表,其中在省级以上发表的占总量46%。
在诗海扬帆五载,我并不感到孤单,在我的身边,一直有一群诗友相伴。他们的鼓励和支持给予我奋进的动力,激发起更大的诗歌创作热情。流梅溪畔,谈诗论道,相互勉励,不亦乐乎。
五年的诗歌创作经历,正应了“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因为这种偶然,让我收获了诗歌的精彩和快乐。这几年,我的诗《孩子的微笑》《光芒》两度在《诗刊》发表,《孩子的微笑》获2021年湛江市文艺精品奖,2022年被评为中诗网年度诗人奖。
过去的五年,除了写诗,我还主动做起诗歌义工。2020年,我与诗友谭科琦合作,编辑出版《正午的蓝色风暴——徐闻诗人诗选》,收录本土46名诗人的诗歌作品;2021年,编辑出版《大海的澎湃——北部湾城市诗歌集》,收录了北部湾粤、桂、琼三省15个城市150名诗人的作品,并与广东省作家协会创研部合作,组织40多名专家进行研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大湾区日报》《湛江日报》《湛江晚报》作了专门报道。这次诗歌活动,成为2021年广东省十大诗歌事件之一。
李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