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的一个电话,开启了我们文艺采风组延和朝鲜族乡之行。
延和朝鲜族乡是榆树市偏远的一个乡,位于榆树市区东北部65公里处,东部和北部以拉林河为界,与黑龙江省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营城子满族乡隔河相望,西部和南部与青山乡相连。
延和朝鲜族乡也是榆树市最小的一个乡,只相当于一个大村,开车无需20分钟就能转遍全乡。延和朝鲜族乡下辖3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延和村。
延和朝鲜族乡偏,但延和朝鲜族乡美。
墙统一粉刷成白壁,冠以青瓦,且不平齐,错落有致,颇具美感;壁上绘有彩画,有人、有树、有山、有城、有警示名言,有行为规范。人,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笑意盈盈;树,高大葳蕤,直迫苍穹;山,高大巍峨;城,绵延横亘;字,朝鲜语及汉语双语书写,古拙大方。统一墙体,统一木门。走在延和朝鲜族乡的街上,如闯进了画里。
延和朝鲜族乡小,却喜乐笑盈。
朝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时候我家附近住着朝鲜族人,院子里经常聚着人跳舞,着民族彩衣,热烈欢腾。那还是一个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的年代,他们的鼓声、舞蹈把寂寞的生活点燃了。他们好像天生会踩鼓点,会打节拍,会唱歌跳舞。其实也能明白,长白山脚下冰天雪地,东北塞外水瘦山寒,他们生活其间,被劳累充斥,用歌舞能点燃激情,对抗坎坷。
今天打电话约我们来的是乡党委书记,要我们看村民们演出,并协助拍照。我们有专业的摄影师。演出是在延和朝鲜族乡小广场进行的。到了小广场就被感染——虽然和其他村屯一样,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场中的舞者一多半也是老人,头发花白,步履蹒跚。但音乐声一起,他们马上活力四射,笑语满场。
乡领导说,这绝对不是摆拍,村里人喜欢跳舞,每天都会跳,以前跳是排解烦恼,给自己带来希望;现在生活好了,跳舞抒发自己的愉快心情,也健身强体。若非特殊情况,这个小广场,永远有音乐,有舞人,热闹欢腾。
延和朝鲜族乡紧贴拉林河,拉林河是延和朝鲜族乡的母亲河。河旁适种稻,延和的大米是出了名的。延和村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村有200公顷耕地,95%是水田。延和朝鲜族乡种植的水稻中,主要品种就是稻花香。“稻花香米”已经成为延和朝鲜族乡的主打。
在土地上做文章,让效益最大化,让农民增收,一直是延和朝鲜族乡政府领导班子思考的问题。延和朝鲜族乡相继推出蟹稻养殖和鸭稻养殖项目,蟹稻养殖因为合作社原因停了下来,鸭稻养殖还在继续,只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现在不是收获季节,看不到盛况,需等上些时日。这一年,延和村又划出两公顷土地种植稻田画,把农业和艺术结合起来,让产业升值。
我们去的时候是春耕期。开车一路行来,所见不是正在耙地的农人,就是泡着水的清亮亮的田块,动手早的人家,已经开始插秧了,一棵棵小苗精神抖擞,加上蓝天的点缀,使得延和朝鲜族乡更像一幅水墨画。
返回的路上,遇见正在劳作的一家三口,老汉姓杜,黑红脸膛,穿着水靴站在田里递秧盘。儿子和儿媳站在车上摆秧苗,一会儿他们要驾着这辆车把秧苗插在田地里。
杜老汉说他种了20多公顷水稻,一家人在一起操持,以前种这些地,要干很多天,累得腰酸背疼,现在都是机械化,容易操作的地块,一天能栽种三公顷,自己这么多地,几天也就种完了。他说:“没想到有一天种田能这样舒坦,真是托了社会的福,托了乡村振兴的福。”他让我们秋天的时候再去,卖给我们一些好大米。
天渐渐暗了,老人的儿子和儿媳依旧在车上有条不紊地播撒秧苗,合作默契,落日的余晖照在夫妻两人身上,让人想起经典小调《夫妻双双把家还》。有什么比夫妻在一起、一家人在一起倾心相守更幸福的呢。
杜老汉一家是幸福的。
现在振兴乡村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延和朝鲜族乡人民也是幸福的。延和朝鲜族乡会越来越美,延和朝鲜族乡的米会越销越远,越飘越香。
忘了说,延和朝鲜族乡是榆树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长春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李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