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小的时候会害怕父母的训斥,大一点了就会嫌父母唠叨,成年工作后更会觉得自己“见多识广”。根本就不知道姜是老的辣,也不懂所谓他们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多、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多的道理。
也许在某一天,这些烦人的唠叨,会让我们幡然醒悟,悔不当初。
关于金钱观。小时候我最喜欢父亲,他每次出差回来,会给我带来地方美食;送我上学时,把兜里的零钱都给我。在母亲看来,父亲花钱大手大脚,买东西他总觉得贵的好。家中置办物品,他尽量以好以贵为标准。从父亲口中,似懂非懂的我听到一分钱一分货的购物道理。相反,母亲是家里的省钱能手,小到袜子,大到床单,只要补上还能用,就绝不丢弃。从家里出现洗衣机这个物件后,我发现洗衣比手洗还让人抓狂,为什么?因为母亲会把洗衣机最后一遍漂洗的水,用大小桶接满移进面积不大的卫生间,导致我们上卫生间就如同进入雷区一般。
对父母金钱观不认同的我,以“月月光”消费观过生活。当我过度消费疯狂购衣时,曾在广州跑业务的父亲就不时对我说,广州那边制衣工厂多,衣服成本很低。而我却傻不拉叽把每月辛苦赚来的工资,全部送到从广州打货的所谓精品店老板手里。在我遭遇到经济重创后,才发现母亲曾在我耳边的唠叨是多么重要。直到父亲去世我才明白,他说过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是让我在消费时以少以好为标准,宁可贵一点,绝不盲目乱消费。
关于人生观。虽说父母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性格,可骨子里的善良和助人为乐,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朋友吃亏的处世之道却一模一样。记忆中我八九岁的时候,楼里一些母亲的同事,在得知父亲有维修家电的手艺,便把家里坏的电器让父亲帮忙修理,难得休息在家的父亲从没抱怨过。
在家里少言寡语、做事耐心的父亲,我不开心的时候找他聊天,总能释怀。现在想来,父亲的“少言”充满了智慧,少言不是不说,而是说该说的话。少言不仅是做人的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
母亲不分贫富的交友观更是让我耳濡目染。我成年后和母亲聊天,总听她说什么人都可以做朋友,别人身上总有你可以学习的优点。母亲还特别告诉我,不要瞧不起农村出来的人,农民不仅朴实,而且敦厚勤劳。和母亲的朋友聚会时,我听到了她们对母亲的褒奖:实在,本分,没心机,不怕吃亏。
母亲对待左邻右舍更像是好友,左手边熊姐家的儿子放学没带钥匙,母亲正巧开门倒垃圾,知道后赶紧让小孩到家里先做功课,再联系他的父母;右手边王伯伯家添孙子,母亲送去一个红包恭喜。母亲说,老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果然,我因寻医问药要去南京一些日子,家里的两只猫就拜托给了隔壁邻居,母亲这才安心陪我出了远门。
白岩松曾说过,“现代人看屏幕的时间多,看星空的时间少,现代人多识少智”。而智慧是什么?年过不惑之年、经历过病痛的我,才慢慢体会到父母身上,那些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的“智与慧”,作为他们的女儿,一定要把他们的“聪明才智”传承下去,才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