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数天阴雨,春意盎然、弥漫。朋友说,东水山最好的明前春茶应该上市了,撺掇我前往东水山尝鲜。
我喜欢东水山的绿茶,品尝东水山的明前新茶更是我的心头好,成了春天里最美丽的惦念。每年清明时节,东水山新茶上市,我都会寻机会,邀约朋友前往爬山、踏青、品茶。然而,三年抗疫,延误了我前往东水山的脚步。如今,抗疫进入了新常态,经朋友一说,我于是邀约三个好友,冒雨驾车前往东水山。
素有“阳江屋脊”之称的鹅凰嶂山脉耸立在阳西县西北部。东水山是鹅凰嶂山脉的一部分,东水村就坐落东水山脚下,以山为名的好茶就生长在西坑塘自然村周边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坡上。
因为雨水连绵不断,山陡路滑,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没有上半山腰的茶场,在三斗种村的龙坑茶厂泊了车。
走下车来,站在山野中,雨中的东水山,夹杂着泥土和草木芳香的空气,潮湿而清新,沁人肺腑;路边的小草、竹子、树木和错落在山间的民居,以及循着山势、层层叠叠梯级而上种植的茶树,都被如丝如织的春雨笼罩着,朦朦胧胧,如梦似幻。那些被季节催促,又得了雨水滋润,已悄悄返青的小草、竹子、树木等,青绿新鲜,仿佛刚换上了新装,正赶赴春天的约会。远远巍峨高耸的山岭山峰,云雾缭绕,仙气飘飘,犹如一轴美丽而灵动的水墨长卷。偶尔一阵山风驱着几缕薄雾过来,小草、竹子、树木隐隐约约,透着几分神秘,几分迷离,惹人陶醉。
“春天的东水山美吧!东水山的春天多是这样的天气。正是这样独特的天气,配合东水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山茶。”
茶厂大厅里,正在喝茶的老吴告诉我们,自古以来就有“高山出好茶”的说法。东水山海拔较高,从东南面海上吹来的湿热的风,一路沿着山岭爬升,在山岭上与气温较低的空气相遇,形成雾气,于是,整个东水山山腰云雾缭绕,相对湿度大,经常会产生降雨。同时,东水山的山腰上,山坳、山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阳光在此可形成独特的漫反射,成就了茶树平衡生长的自然条件。而且东水山是由花岗岩组成的高山山地,岩石风化后,形成蕴含丰富营养成分的红壤和山地黄壤,这些土壤的营养成分易被茶树充分吸收、转化,更为有机生态岩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因而孕育出品格独特的东水山茶。2015年5月,在由南方日报社、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华南农业大学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广东“十大茶乡”系列评选活动中,东水山茶以其芽叶肥壮、叶质柔嫩、叶色鲜绿,富含氨基酸和芳香物质;成品茶色透明、呈绿色;味道甘凉清香,生津止渴等特点,荣获广东省“十大名茶”称号,东水村同时荣获广东省“十大茶乡”称号。
老吴是东水人,一直在为东水山那些茶场茶厂做服务工作,说起东水山茶如数家珍。
在东水山的山坡山岭上,散布着许多野山茶树,现已发现树龄100年以上的茶树近万株,300年以上的约1000株。从前,由于当地农户采茶制茶的技术参差不齐,散布在山上的野山茶树产量较低,东水山茶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那时候,东水村村民家家户户都是自采自制自用东水山茶,有时也作特产馈赠亲友,偶尔有客人向村民讨点茶叶作药用时,也会给些零钱当“彩头”。在很长一段岁月里,东水山茶就这样“待字闺中”,其独特的品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一直未被挖掘出来。
为了全面推广东水山茶,20世纪70年代初,东水大队(东水村委会)在东业塘建起了第一间茶场,大队将规划好的垦荒任务分到各个生产队,生产队再组织人员分片落实。一时间,东业塘周围山岭人头攒动,迅速掀起了一场种茶热潮。种茶专业队在东业塘茶场垦荒种茶,在当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东水村村民开始利用自留山广种茶树,山头上的小茶园遍地开花。与此同时,东水大队(东水村委会)工作人员又到外地老茶区请来了炒茶师傅,教导村民采茶炒茶,提升山茶的品质。
为了推动和促进东水山茶在新时期的发展,2005年,东水村的村民联合几家企业,一方面想方设法保护好古茶树,另一方面开始对东水山的茶园进行改造,推广种植优质茶叶,开辟新茶园。
2011年,东水村成立了阳西县东水生态茶叶生产合作社,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道路。2020年,东水村被评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为适应市场,东水山茶又及时开发出红茶、绿茶、机制茶、手工茶、古树茶等多个品种,深受市场欢迎。
如今,东水山有近万亩茶树,其中40年以上树龄的老茶树就有3000多亩。经过村民的不懈努力,东水村目前呈现出万亩茶园生机盎然,绿满山岗的美丽景象。
“饮茶品茶是一件美丽的事情,而种茶制茶既是技术活,又是辛苦活。”龙坑茶厂的负责人谭生说。
谭生40多岁,从事炒茶制茶已有18个年头。他原来与哥哥一起经营茶厂,后来,哥哥被聘去一个较大的茶场做制茶师傅,他便独自留下来经营茶厂。他与3户茶农联营,农户种茶,他负责收购鲜叶制茶。
“每天下午将收购回来的茶叶铺在竹笪上晾青;约20分钟后,将晾好的茶芽放进大火烧热的铁锅里,快速翻炒‘杀青’,这个步骤是关键,一定要掌控好温度;茶芽炒至变软后,又将其铺到大竹笪上晾开;待茶芽温度稍低些,便可揉捏茶芽,挤掉茶芽里的大部分水分,让茶芽卷起、定型;接着把揉捏好的茶芽再放回锅里,用文火顺着一个方向旋转轻炒,待茶芽表面出现一层薄薄的霉状才算完成。”
每天晚上八时许,谭生就要对当天收来的鲜叶进行杀青,一直工作至凌晨一二点。如果鲜叶比较多,就要工作到凌晨四五点钟。
说到收购,谭生说:“价格随行就市。今年的鲜叶一般在每市斤20多元;如果是采自几十年的老茶树,每斤35元左右;如果是百年老茶树的,价格则在85元左右。”
谭生说,他的茶厂很小,一年制茶七八百斤,产值约30万元。在东水村,像他这样与几户茶农联营的小茶厂有十多间。此外,还有“曲河”“峨凰峰”“东水人家”等多个较大的茶场,基本上都是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开发东水山茶,并通过电商网络直播等形式,将茶叶销往全国各地。
谭生很热情,在茶厂里给我们安排了简单的午饭,爆炒酸笋,湿炒干笋,茶叶浸鸡,砂锅南瓜,蒜蓉唛菜,蒸竹筒饭等,都是山里所出,都是山的味道,也洋溢着山茶的芳香。
饭后品茶,这是茶区制茶人很有仪式感的待客之道。谭生拿出其珍藏的东水山白茶、红茶,以及今年的明前茶,一一冲泡让我们品尝,并不时地向我们介绍各种茶的特点和品尝方法。我们坐在东水山上的茶厂里,悠闲地品尝着东水山茶,馥郁的茶香在口腔里激荡,悠长的茶韵在心头里流淌,心底一片旖旎。
雨还在继续下着,我们抱怨老天爷不解风情,知道我们远道而来,也不歇一下,让我们在东水山上浪漫的春天里,在生机盎然的山野上自由自在地爬山、踏青。谭生却说:“这可是一场及时雨,还未下够呢。雨后爆出的新芽,可炒制最好的明前茶。”
他说,今年的明前茶,前些天已收获了几批。由于前段时间雨水偏少,茶芽不够饱满,炒制出来的茶叶,汤色浓而偏黄,虽然回甘快,但涩味稍重。
看着谭生忙碌的身影,我忽然记起林朝崧的《采茶歌》:“上山采茶筋力苦,下山饮茶喉舌甘。谁识个中甘苦趣,朝朝暮暮自携篮。”
东水山有得天独厚的、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又有一群像谭生这样执着坚守和辛勤付出的制茶人,才成就了品格独特的东水山茶,让我们无须“自携篮”,也能够自由自在地品尝到“甘苦趣”,委实幸哉。
吴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