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几天,我都会来这家小巷菜场买点菜。其实一周也做不了几次饭,但是,就爱来这里走走看看。在心里,我一直称这家菜场为“露水市场”。因为每天上午11点前,这里是摩肩接踵,各种叫卖声交织在一起的菜市场。到了11点,这家菜市场就要关闭了,且会被环卫工人清理得干干净净。
小巷菜场位于杭州路农贸市场后面的街巷里,来这里卖菜的大都是附近自产自销的菜农。每当市里要举行大型活动时,这家位于后街的小巷菜场还要临时关闭。平常的日子里,菜市场到了11点就看不到小摊小贩了。一时间,热闹的菜场归于沉寂,变成柏油马路,时而有车辆驶过。
因此,到这家菜市场买菜是要赶早的。来得早不仅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绿油油、鲜嫩的蔬菜,还可以买到活蹦乱跳的鱼。
仔细打量这些摊主,多是白发苍苍的老爹爹或是老婆婆。老人们手里提着一杆秤,给人称菜时,秤杆一翘,秤砣往前一坠,多二两送你。
我很喜欢小巷菜场上的人间烟火气,尽管这是条不宽的柏油马路菜场。
早上七点半,我又拎个购物袋,来到了小巷菜场。问问这位爹爹的莴笋多少钱一斤,问问那名婆婆的小白菜几多钱一斤。
卖莴笋的老人说他凌晨两点钟就起床了,把莴笋砍了一担,然后削根,再把老叶子去掉,还要把长弯了的和外表不好看的莴笋皮刨干净,放到塑料袋里,再摘些别的菜一起挑到市场里来卖。
老人对我说:“姑娘,你就买这个刨了皮莴笋吧,嫩得很,买回去也不用刨皮。”我知道,如果老人不早点把这些刨了皮的莴笋卖掉,他会很着急的。因为这刨皮的莴笋容易变色,再迟点就没有人要了。
再往前几步,那位老奶奶的摊子前有两小把香椿。香椿用两根粗草绳扎着,这样就显得香椿更少了,看起来难够炒一盘菜。这位奶奶好像总是在这棵树下坐着。可能是她年纪大了,手脚实在有点不利索。她的菜总是捆得不整齐,明显差点卖相,因此生意不好。她眼巴巴地望着一个个买菜的人,偶尔有人买她的菜,奶奶手忙脚乱起来,忙不迭地拿袋子装菜,还非常感激地说:“这菜蛮嫩,嫩得很!多谢你买我的菜,多谢了!”我把两小把香椿拿着放进袋子,对老人家说:“奶奶,我扫十块钱给你,这两把香椿都卖给我。”老人说:“姑娘,要不了这么多钱呦,五块钱就够了。不过,你能不能给我现金呀?最好给零钱。用手机给钱,都到我儿媳妇那里去了,我儿媳妇有时不给我钱,我也不敢要。”我心里一阵难受,唉,总是忘记带零钱,到这里来买菜是一定要带现金的。我赶忙跟老人隔壁摊位的大嫂商量,给她扫十块钱,然后再让大嫂给老人现金。
这时,旁边的一位爷爷说:“我的韭菜只要两块五一把,今早割多了,等下到了中午卖不完。”那捆得整整齐齐的一扎扎的韭菜,一看就是早起从地里割下来的,绿油油的没有一根枯叶。这是春天的头茬韭菜,绝对是一盘好菜。
半个小时后,我提着一大袋新鲜的蔬菜,走出了小巷菜场。三个小时后,这家小巷菜场就要“消失”了。
每天生活在自己轨道里的我们,走进这菜市场,拿起一扎扎的新鲜欲滴的蔬菜,看着老人们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膛,感受这日渐现代化的城市里残存的一丝农家的烟火气……我于是悟到生活有所求,有所不求。
杨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