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春潮涌动,春意盎然。
在刚刚复苏的村口水田,几位脚着深统雨靴的村民,或用锹作犁铧,翻耕着脚下的泥土;或用锄作耙,平整新翻的土地,也将“冬耕要深,春耕要平”的理念变成现实。大家边干活、边唠嗑,似乎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在他们身边,几只鹅和鸡旁若无人地站在水田中央或田埂,从散发着新春气息的泥土中搜寻可口的食物,还不时一展自己动听的歌喉,为干活的村民加油、鼓劲。
这是我近日在保安湖畔南阳村捕捉到的一幕原生态躬耕场景。这些辛勤劳作的村民,与其说是在春耕,倒不如说是在“赶春”。
的确,春天是“赶”出来的。“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光易逝,农时不等人。春耕要赶,水稻的播种要赶,给返青麦苗追肥、杀虫、除草也要赶。即便是没有机械甚至耕牛耕作,也要用原始方式,一锹一锄,春耕春播,“赶”上春天匆匆的脚步。否则,一旦误了农时,即便是农作物勉强能种下去,日后也不会有什么好收成。正所谓“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说的就是这意思。
人在辛勤付出中“赶”农时,抢耕抢种,植物也在春风的吹拂和春雨的润泽下,争相发芽、扬花、抽穗、育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虽说植物生长有其自然规律,然而春天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最适合植物生长。植物们也因此不负春光,争抢着投进大自然怀抱,崭露头角,茁壮成长,或独占枝头,尽情展示其绚丽身姿。李白桃红,油菜花儿黄,野樱花、野菜花竞相怒放,兰花、玉兰、结香花分外香。万物在春天萌动,百花争奇斗艳,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输谁。这“争”,这“斗”,这“竞”,哪一个不饱含“赶春”之意?
热衷于“赶春”的,还有从南方归来、成双成对的春燕,有孕育新生命的各种动物,有裹着孕肚的各种鱼儿。尤其是从冬眠中醒来、被称为“庄稼卫士”的青蛙,它们在自己“赶春”的同时,还以那低沉、雄浑的呱呱叫,不厌其烦地提醒广大农民朋友“春分日,植树木”“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踏青、赏春要趁早,赏花更要赶在花开的时节,一旦花期一过,就只能期待明年了。
一年有四季,可人生只一春。人生更需要惜春、“赶春”。年少时得“赶”学业,成年后得“赶”事业、家业,还得赶紧尽孝。无论哪个年龄段,都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莫等闲”,做好时下事、手头事,最好能做到极致,尽量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免得到头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刘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