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晚稻熟得早了些,一遇中秋,饱满的稻穗便已低头深情凝望着土地,用一身金黄让稻田溢满丰收的希望。梯田顺着山地的起伏伸展着温柔的曲线,农民弯腰割稻,打谷机轰鸣,谷粒落在谷槽里发出闷闷的声响。见到熟悉的场景,尘封已久的往事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那年中秋,天刚蒙蒙亮,母亲和我走山路赶往外公家,赶在日头升起前帮外公收回田里的晚稻。
外公早已在家候着,打谷机、箩筐、镰刀摆放在屋前。外公当时已65岁,无法承担割稻这么繁重的体力活,表兄弟们打听好割稻的时间,纷纷从各地来到外公家,每年割稻,成了一大家子聚会的时间。
家人都明白外公为什么要坚持种水稻,每年中秋前后便会相约到外公家一起收割稻谷。自从大舅去世,大舅妈改嫁,大舅留下的一双儿女,便由外公外婆照养,儿女并不富裕,外公坚持种田种地,尽量减轻儿女们的负担。
人到齐,便可下地了。镰刀挥舞,晚稻一茬茬倒下,禾虫、螳螂、青蛙四散,找寻躲避的空间。一把把稻谷以十字交叉的方式摆放在稻田中轴线的两旁,中间那条通道是打谷机的道路。
割稻继续,打谷机开始转动,表兄弟用同一频率踩动打谷机得踏板,那脱稻粒的转轮呼呼转动着,双手紧握成把的稻稍一接触,谷粒脱下,在谷槽安静得卧着。新谷潮湿,需尽快晾晒,谷槽半满,已有表弟放下镰刀,将新谷装进箩筐,挑回晒谷坪晾晒。
家人齐心,虽然汗如雨下,却不觉累,收稻的进度快了不少。午后,外公走到稻田,见稻田收割将毕,呼唤大家收拾妥当,回家过节。
回到家时,饭菜早已准备妥当,外公看着儿孙齐聚,拿起筷子给儿孙分菜。“世文,这个鸡腿给你”“代明,这块鸡小腿是你的,再给你加块鸡胸肉”……分菜的场景重演让一众表兄弟感觉分外温馨,纷纷接过,感谢外公。外公见着已长大的儿孙开心的吃喝着,满是皱纹的脸露出藏不住的微笑。
大舅的孩子拿来米酒说着感谢,却被我们一群表兄弟抢来,一人喝上一口,说声,我们是一家人,不说感谢,不说再见。
“月光光,照农场,谷场上,农人忙,今年稻谷收成好,家人团聚乐陶陶。”平时难得一聚的表兄弟们分食月饼,收拾铺满晒谷场的稻谷,聊聊童年的趣事,唱起外公教给我们的歌谣。大家早已忘记收稻的辛苦,沉浸在家人团聚、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氛围。
时过境移,物是人非。外公已逝,表兄弟们分散四地。每遇中秋总会记起那年,我和母亲拿着手电走在山路上,风吹来阵阵谷香,分外甜,月如明镜挂在半空,分外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