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明媚的阳光照耀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与潺潺流淌的碧水,温暖宜人。
此时正是野笋恣意生长的时候,我与母亲穿上胶鞋、戴上手套、拎着蛇皮袋、拿起柴刀,兴致勃勃地出发了。山坡上,布谷鸟的叫声清脆悦耳,在耳畔经久不息;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赫然映入眼帘,亭亭玉立的竹子在风儿吹拂下,摇曳生姿,散发出的清新气息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弓着身子穿梭在茂密的竹林里,双眼如同雷达一样不停地扫射,左边看看,右边瞅瞅,前面找找,后面顾顾,只见一根根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竹笋疯狂生长,它们吸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穿着青褐色或青紫色的笋衣,如同小精灵,四处生长。有的则刚探出小脑袋,好奇打量着这个明媚生动的世界,尤为可爱。我心里一阵阵狂喜,早已迫不及待,猫着腰、双手左右开弓,随着清脆的啪嗒啪嗒声,一把又一把嫩笋纷纷丢进了蛇皮袋,它们带着泥土的清香,令人喜爱。
母亲做事非常沉稳,一边拔笋,一边慈祥地说:“太细的笋不要拔,让它再长大一些;太高了的笋也不要拔,有点老了,索性让它长成一根竹子。”我点点头。拔笋其实妙趣横生,不经意间,定睛一瞧,会发现草丛中、竹林下,甚至石缝里,藏着大大小小的笋儿,生机勃勃,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孩童,与你捉迷藏。当你蹲下拔时,又会有另外的笋子出现在你眼前,给人无限惊喜。待拔完这片,四处张望,目光所及总有无穷无尽的笋儿在各处等着你,于是心花怒放、乐此不疲地寻找。我们在山林里不停地钻来钻去,看见荆条纵横交错,我拿起柴刀披荆斩棘,一路前行。随着竹笋越拔越多,袋子越来越重,双腿愈来愈沉,身上也汗流浃背,我们于是依依不舍地满载而归。
“层层离锦箨,节节露琅玕”。这是古人对竹笋的描绘,形象生动。回到家中,我把大自然馈赠的野笋倒出来,它们仿佛堆成了一座小山,散发出迷人的光泽。母亲高兴地拿来一个红花瓷盆,她一边剥笋壳,一边说剥笋壳也有技巧,先将笋的顶端揉搓,一只手握住笋身,另一只手由顶端揉搓处,用食指一卷一卷绕动,顿时,一支白白嫩嫩的小笋就出来了;还有一种方法,用刀由笋尖朝下把笋壳划开一条线,再把笋壳向左右一翻即可。我笑了笑,耐着性子,按照母亲说的方法去剥笋壳,渐渐地得心应手。一只只去了壳的小笋,细长圆润,如同玉簪一般,堆满了整个盆子。
我把小笋切成寸长的段,配上回味悠长的腊肉与各种调料一起烹调,笋香与肉香袅袅绕绕,弥漫在空气里,令人垂涎三尺。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而我想说,这是劳动的味道。
“五一” ,人间有味在竹林,既有乐趣,又有亲情相伴,还有舌尖上的狂欢,更让我明白生活因劳动而美好,人生因劳动而充实,理想因劳动而丰盈。
杨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