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谨以至诚,于上帝及会众面前宣誓: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谨誓!”当我再次读起“南丁格尔誓言”的时候,每个字都犹如贯注了无限的生命一般,强而有力地推开了我的记忆之门。
时间回到2003年的一天上午,我和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到实习医院报到。在护理部主任的带领下宣读了“南丁格尔誓言”后,我们便被安排到各自实习的科室里去。我和其中的几个同学被安排到传染科实习。
在传染科护士长及各自带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病房。那是我第一次与病人接触,也是我第一次做着临床的实操工作,这使我感到特别的紧张和兴奋。可是,传染科是一个工作量非常繁重的科室,一个上午下来,就把我忙得团团转。午饭过后,紧接着上中班,一到工作岗位,我就马不停蹄地进入工作中,直到下班后,我才发现,双脚已疼痛不已,身体也疲惫不堪,那一刻我真切地体会到作为医护人员的日常辛苦。
后来,我又转换了不少科室。记得在产科上班的时候,在凌晨三点多钟,我们接到一位待产的初产妇。分娩期间,躺在产床上的初产妇声嘶力竭地叫喊,凌乱不堪的头发散乱在她的脸颊上,眼泪和汗水充满了因疼痛而引起了扭曲的脸。初产妇的双手紧紧地攥紧床边,就连打上点滴的右手已被针头刺穿了血管,引起了手背上的肿块都无知觉。随后,在医生和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新生儿终于顺利分娩出来了,紧接着便是一声洪亮的“哇哇”的哭喊声。我见到这呱呱坠地的小不点,忍不住感叹新生命来到世上的不易,同时也理解了母爱的伟大。
儿科是最需要临床经验和病人家属的理解与配合的一个科室,特别是给那些还没学会说话,血管比较细幼的婴儿打点滴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带教老师带着我去儿科病房为婴儿打点滴。其中有一位婴儿的血管非常难找,我们找遍了他的手和脚,都没有找到,最终在婴儿幼嫩的额头上寻找到了一条比较理想的血管。带教老师信心满满地实行操作,可没想到,一针下去,并没有见血。来回反复操作,依然不行。那时,婴儿因疼痛而号啕大哭,哭得面红耳赤,哭声使人听了撕心裂肺。婴儿母亲的心里面更是如针扎般疼痛,在一旁眼泪簌簌滚落;已为人母的带教老师,心里面也不好受;旁边跟着学习的我,也因为极度紧张和难受,手心都冒起了汗。功夫不负有心人,带教老师终于扎中了血管,我们心里面的石头也落地了,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幸好在整个扎针的过程中,病人家属都没有过多的指责。然而在儿科病房里,被着急的病人家属指责与埋怨却是常事。我在儿科实习的整个过程中,常常会见到某个护士因被病人家属指责而偷偷地躲在角落里伤心哭泣的情景,那真是一个让人心碎的场景。可是当她们擦干眼泪,擦掉委屈,便又重展笑颜,重新投入工作了。
急诊室更是一个综合考验医护人员医技的地方。有一天,快接近下班的时候,我们接到外院打来的一个电话。电话里说有一位病人病情非常严重,急需转院。我们接到电话后,便快速地准备好所需要的物品,急匆匆地飞奔到急诊车上,快马加鞭地赶往外院。我们一接到病人,即在急诊车上争分夺秒地为病人实施紧急救治。到了医院,我们小心地把病人推下车,疾速将他送进急诊治疗室。在急诊治疗室里,我们忙而不乱地进行着各项医疗操作。当时,我见到急诊医生的神情非常严肃。有那么一瞬间,病人的心跳突然停止了。可医生却非常冷静,用他精湛的医技及极强的应变能力,把病人从鬼门关里夺了回来,最终病人也化险为夷。事后,病人家属对我们千恩万谢,言语里全是道不尽的感激之情。那一刻,我感到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多么的骄傲与自豪。
不胜枚举的实习往事历历在目。在临床上,我见证了新生儿出生的奇迹和生老病死的分离,感受到治疗成功的喜悦和不被理解的委屈;上着日夜颠倒的班,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更没有节假日;晚上被窝还没焐热,便要起床去接下夜的班;在寒冷的冬夜上夜班,不管穿着多厚的衣服,还是冷得直哆嗦;冬天因过度消毒洗手导致皮肤皲裂甚至出血疼痛;酷暑难耐的夏天又是汗流浃背,湿透衣衫……医护人员为工作所付出的辛苦,我依然记得,而南丁格尔的精神,也一直刻在我的心里面。
陈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