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没有试错的心理准备,也没有承受失败的勇气,既不允许自己出现丁点错误,也不允许身边发出不同声音。凡事先干起来,问题就能解决大半,做才是答案。
法国哲学家布利丹讲过一个寓言故事:“一头毛驴饥饿至极,来到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却不知先吃哪捆才好,在草料之间来回奔跑,难以抉择,最后竟活活饿死。”这种现象被称为“布利丹效应”,虽是寓言,现实中却比比皆是。
有些人在做事前思前想后、瞻前顾后,美曰其名万全之策,但就是犹豫不决,不敢迈出第一步。人最恐惧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对困难的恐惧,想象出来的困难早已将其击倒。现实中没有完美的逻辑,也不需要,实践的逻辑与理论的逻辑是两码事,在担忧的世界里打转只是不断重复精神内耗而已,怎么想都是问题。
朋友老黄被外派基层挂职,按当地治理环境,如果没资金支持,当地政府就会一直对其不冷不热,老黄受不了;如果资金到位,老黄又担心项目被审计。在资金申请与否的问题上,老黄犹豫了两年还是没结论,更别说落地项目,挂职结束时一事无成。
有些人做事纠结于细枝末节,相信“细节决定成败”,既看不到事物本质,也抓不住主要矛盾。事实上,只要大方向对了,就先干起来,细枝末节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即可。不可能有完美的准备,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俱到,问题都是在行动中暴露和解决。现状已是最差,无论怎么行动,都比待在原地更接近成功。
同事小丁也被外派基层挂职,调研后先筹划项目,然后向单位申请资金。工作中把握一条大原则:以对群众有无利作为项目落地与否的标准。因工程利益冲突,小丁与当地各部门意见多有不同,但“宁可得罪人,不负百姓心”,最终受到群众欢迎和上级肯定。
有些人没有试错的心理准备,也没有承受失败的勇气,既不允许自己出现丁点错误,也不允许身边发出不同声音。凡事先干起来,问题就能解决大半,做才是答案。萧伯纳说:“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更有意义。”从0到1是质变,从1到100是量变,而不试错,0永远都到不了1。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和陈乔年开始信奉无政府主义,组织工读互助社试验,失败后不死心,再试验,对无政府主义经历了从怀疑到失望到决裂的过程。后深入了解俄国革命,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加入共产党,最后在斗争中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牺牲。
非洲女作家Dambisa Moyo在《死去的援助》书中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是啊,成大器者不犹豫。只要坚定脚步,不给自己找逃避的借口,多给自己找干成事的办法,“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