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每逢黄金假日,从城市到乡村,人们纷纷携家带口走出家门,踏上旅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生活在水边的人,总是崇尚山地的巍峨险峻;生活在山地的人,也总是向往海洋的惊涛骇浪。
我自小生活在海边,每天面对的都是苍碧的海水。时间长了,对大海的感觉也逐渐腻了。于是,便转向了山,开始做起了山的美梦。
自从向往了山,上学以后,凡是对于关于山的课文都情有独钟,且有非同一般的情愫。记得读初中时,曾经读了王家新的现代诗《在山的那边》,手不释卷,如醉如痴,备受鼓舞——
“山的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说:海!”
“山的那边,是海——是信念凝成了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浸湿了我苦干的心灵……”
我的家乡在湛江东海岛,四面环海,风景优美。整个海岛一马平川,没有山地的起伏,即使是这样,还是无法改变我对家乡对大海的情怀。
对于山,我也会像对海一样一往情深。我的家乡也并不是一座山也没有,也是有矮山的。相对于北方的高山峻岭,你可能会说,那简直不能称作是山的,那是餐桌上的一只馒头,只有五六十米高的海拔。可是它也别具一格,从远处看,它活像一把静卧的琴,屹立在我村的东头。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调琴山。它傍依着东海岛下社的村庄调琴村。也正因为这样,调琴山因为调琴村而出名了。出名的原因,主要在于它的古老,据说已有千年的历史了;也在于它的芳名,是当地下社有名的才子邓谋龙先生,综合了调琴山的山势特征而截取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名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而命名的;更还在于附在它身上盛传了几百年历史的民间传说——调琴山下埋着九缸银元。
俗谚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调琴山古木参天,荫翳蔽日,到处是漫山遍野的野生植物,如,不知学名只有俗称的“覆盆子”“毛汗”“山竹莉”“鸡屎藤”等,是难得的中药材质。这些不起色的中药植株,具有去瘀、活血、消肿、治感冒和拉稀等药效,有些还是治疗疑难病症的良方呢。春末夏初的日子,这些野生植物不仅带给调琴山万紫千红的田园景致,它们孕育的野果,还为农村孩子奉献了丰盛的果宴。那时候,农村经济匮缺,农村孩子哪有多余的钱来买水果吃呀?因此每天放了午学,我们便成群结队到调琴山采摘野果来祭牙。其中,有一些俗名如“粪箕行”“播蒂”“黑酸”“老鼠齿”等野果,最是我们钟爱。这些野果,满足了我们的口福。
但是,也有乐极生悲的时候。由于过分沉醉在采摘野果上而忘却了牧牛、捡柴等家务活,所以回家后,肯定少不了父母的一顿臭骂,甚至还会吃父母“赏赐”的竹木小鞭子。
莽莽的调琴山上,那盛开着满山的五颜六色的野花以及野花孕育的可口野果,引来了知名的与不知名的鸟雀来到这里繁衍后代,那蓬勃的古木枝柯以及繁密的绿叶,是它们筑巢搭窝的理想所在。因为水草丰美,再加上远离村寨,人迹罕至,所以,异兽也来这里安营扎寨。调琴山成了珍禽异兽的天堂。假如你踏上调琴山,你一定会看到“百鸟朝凤”“百鸟归林”“乌鹊巢枝”的欢忙景象。运气佳的话,大白天,或许你还能看到巨蟒出来放风。寂静的晚上,或许你还能听到从调琴山传来的动物的嚎声,小孩听了,赶紧停止了哭闹;大人听了,赶紧屏息凝视。这是留在村民心灵深处的记忆,难以磨灭。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夕阳西下,调琴山上,你一定会看到“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等诗情画意的鸟声鸟影。俗称“唳锣猫”“八哥”“钓鱼郎”等不知学名的鸟,让你浮想联翩。
苍郁的调琴山上,老林密布,原始灌木乔木丛生,正如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得看,有得吃,也有得玩。在玩的方面,我觉得最过瘾而最具农村特色的是农村人称之为“赶山”的项目。
调琴山藤蔓缠绕,荆棘遍布,是狐狸鼠蜗居的理想之所。夏秋交加的季节,狐狸鼠总是在夜深人静时出山;冬末春初的日子,狐狸鼠总是在阳光最暖和的正午时分出门。尤其是在山寒水瘦的冬季,这种古灵精怪的畜牲,饥肠辘辘,像土匪一样从隐蔽的山林中钻出来,滚下山麓,糟蹋农作物来了。
每次围猎,猎手们个个像勇士,“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钢叉矛刀,披挂上阵。夜间出猎,每位猎手还头戴帽灯或手电筒。猎犬在前头开路,到了目的地,它们以猎手为圆心,四散分开,然后训练有素地向密林茅草荆棘藤蔓、阴沟低壑等隐蔽地带搜寻而去。猎犬们凭借灵犀的鼻孔,像探雷器一样,还像农民犁地一样,有序地向东南西北犁去。一旦“嗅”着目标,则马上发出一种诡异的鼾音,同伴们收到“信号”,立刻调头,从四面八方包抄上来,把猎物团团圈住。
冬天围猎,从午饭后开始,一直围猎到下午六点钟便凯旋。夏季围猎,从晚饭开始,直到午夜时分。整个围猎过程,我都一直处在惊心动魄之中。可是即使辛苦,还是感觉苦中有乐。
调琴山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是,因为地处偏远的海岛,所以,至今仍然待字闺中,还没开发旅游。
沈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