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后,受朋友之邀,去她的生态园游玩,看着孩子们眉开眼笑地摘桑葚,儿时采摘桑葚的情景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
在我上小学的途中,有一个叫老瓦盆的地方。这里生长许多桑树,葱葱茏茏,枝繁叶茂。在每年四五月份桑葚成熟的季节,引来一拨又一拨孩子接踵而至,成为孩子们开心的乐园。
桑葚成熟的季节,孩子们最为勤快。这个时候上学他们不用家长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而一改平时厌学的习惯,变得积极主动起来。天刚亮就匆匆忙忙背着书包出门,健步如飞,昂首挺胸,一副勤奋好学的模样,家长们也开心不已,孺子可教,终于知道读书了。可他们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源于桑葚的诱惑。从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微红的桑葚开始吃,一直吃到熟透了的紫色桑葚才结束。
春末夏初的时候,五点多钟天就亮了。小时候很少家庭有闹钟,都是看窗外的天色出行。一看天亮了,我们就起床洗漱,然后麻利出门直奔老瓦盆。不管多早去,总是有人比你先去。朦朦胧胧的晨曦中,总能听到从树叶深处传来熟悉的声音。这个说,到这棵树上来,这里的桑葚大。那个说,到这棵树上来,这里的桑葚甜。还有的说,你们那都不如我这棵树上的桑葚好吃。引来一拨又一拨孩子争先恐后地往桑树上爬,都想捷足先登,大快朵颐。
我算是起得早的,每次都在前几名。我谁都不叫,一个人坐在桑树顶端的枝丫上悠闲自在地享用。坐在繁茂的枝叶中,左右开弓,摘下一个又一个大桑葚,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待太阳升起,肚子吃得圆溜溜后便悄悄从桑树上溜下来,然后撒开脚丫子欢快地朝学校的方向跑。待我们气喘吁吁地跑到学校门口的时候,上课铃就响了。
每天中午吃饭都争分夺秒,像打仗一样。捧着碗筷,囫囵吞枣,仿佛猪八戒吃人参果风卷残云。母亲说:“慢慢吃,小心噎着。吃饭要细嚼慢咽,这样才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我哪里听得进去,只顾埋头吃饭。放下碗筷,就想火急火燎地赶往老瓦盆。母亲问:“为什么去这么早?”我说:“这段时间老师布置了其他作业。”身后传来母亲无奈的叹息声:“唉,这老师也是的,中午也布置作业,就不能让孩子好好休息一下吗?”下午放学后,仍旧待在老瓦盆吃桑葚,不到天黑看不见是不会回家的。
记得有一次,因为贪吃桑葚遭到父亲的棍棒伺候,那次是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动手打我。那天下午临近上学的时候,母亲对我说:“我和你父亲出门办事要晚点回。门前晒有被窝,你放学后早点回家把被窝收回,不要让雨给淋湿了。”我一边往外走,一边不停地点头保证说:“放心吧,我一定早点回家!”可事与愿违,下午放学后我又随同学去老瓦盆摘桑葚去了。我坐在桑树上得意忘形,摇头晃脑地只顾着吃,将母亲的吩咐忘得九霄云外。结果天黑之前真的就下雨了,晒在门外的被窝被雨水淋湿。父亲得知我因为贪吃而耽误事后,怒不可遏,随手操起放在门后面的小木棍,把我一顿猛揍。那疼痛的滋味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然而,我记吃不记打,好了伤疤忘了痛。过了两天,我又屁颠屁颠地和小朋友们去老瓦盆摘桑葚了。
叶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