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风家教极为推崇菊的文化品格,希望子孙后代像菊一样独具风骨。屈原《九歌·礼魂》中以“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洁身自好的高雅节操。东晋“书圣”王羲之曾留下行云流水般的《采菊帖》。据传琅琊王氏从西汉至隋唐,人才辈出,为一时之冠。
在饮食中践行菊花之淡然,是中国古代文士的独特表达。古人多有食杞之习,行餐菊之风。唐代陆龟蒙曾有《杞菊赋》,他在自己书房前后栽种了许多枸杞和菊花,至夏后枸杞与菊苗已变得老硬苦涩,但他仍旧坚持食用。旁人都争相积极入仕,追求富贵名利,不明白陆龟蒙为何选择饥饿困苦的生活。世人之乐非真乐,自己之苦非真苦,枸杞与菊花意象诠释了陆龟蒙超凡脱俗、睥睨名利的清高之气。
孔子曾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将尚简饮食、轻视物质与君子磨砺心志等道德行为直接联系。杞、菊饮食彰显儒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气节,契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美政理想,蕴含着安贫乐道、追慕圣贤的“颜回之乐”。于是,南宋诗人陆游也发出了“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糁不盈杯”的感慨。一精神,一物质,精神传承有源,物质贫乏不足,就道出了一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当然不仅仅只是陆游所拥有的。
繁华三千终归零,淡到极致是朴素。庄子曾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乃是人的底色,根底在于坦荡真诚。朴素的人,清澈而透明,可亲又可近。尚俭戒奢,朴素节俭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对党员干部从严要求的应有之义。广大党员干部应坚守艰苦奋斗的作风,传承杞菊家风,淡然处世为人。做生活朴素的老实人,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做淡泊名利的纯净人,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淡泊名利、一丝不苟、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做奉公为民的公仆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这样的淡,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强在骨气之内,干在为民之处,需要传承不怠。
周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