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是对书房中几种常用物品的概括,如果再具体到产地,则又有了质量和品级的要求,比如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而书房中的陈设自然远不止于此,书架、书桌、笔筒、琴案、棋枰、茶几等也是要有的。但茶几可由书桌兼代,琴案棋枰今人已不再置。如此,书房中的文化氛围少了许多,但书架和笔筒还牢固地彰显着自己的重要,没有向时代让步。
笔筒,与笔山笔挂笔帘可谓同胞兄弟,都是放笔的工具。一个书房,满架的书是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培养学人的摇篮和营养。而那一支支笔,则是主人在汲取了满架诗书后,用来倾吐思想、表达见解、展示才华的武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架、笔筒,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书有诸子百家,理工农医。笔筒也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从质地上说,有竹、陶、木、瓷、漆、骨、塑料、金属等多种;形状也有方、圆、扁、多角、棱形、半圆等;装饰有浮雕、镂刻、彩绘、烫画等;内容则有励志名言、梅兰竹菊、人物花鸟、山水亭台、忠孝仁义等,全看个人志趣所在。
拥有的第一个笔筒是高中时父亲买的,竹子的,上面有彩色的古人书房会客图案。很喜欢,一直用到当兵前,里面放的是两支钢笔、一支圆珠笔、一个圆规、一把尺子。参军后当了文书,开始时没有笔筒,一天,一个战友赠我一个用旧的高射炮弹壳做的笔筒,暗黄色,上面刻了一个带“八一”字样的红色五角星。这个笔筒我用了一年多,里面放的和以前差不多,只是少了圆规和一支钢笔,但多了一支铅笔,尺子也长了一些,因为要出黑板报。
退伍后当了教师,家中的笔筒还是竹子的,但已不是原来的了,上面竖刻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里面笔多了几支,除了钢笔、圆珠笔外,还有两支毛笔。学校办公桌上的笔筒则是塑料的,方形的,一面粘着课表,另一面空空的,里面有两支钢笔、一支红墨水笔。
辞职来上海后,开始当编辑,笔筒仍是塑料的,多功能的,可旋转的,放着笔、尺、橡皮、钉书机、书钉盒、起钉器等,像个披挂齐全的将军,可我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后来当公司经理,用的笔筒是统一发的黑色铁网式的,里面放的是几支中性笔,然而已不在意它了。
人生始终没有离开诗书笔墨,所以家中文化用品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三个笔筒,一个是瓷的,放在书桌上;一个是用茶叶筒改装的,放在床头柜上;还有一个放在书架上,是去普陀山时买的,表面缀满贝壳,后来被我送了朋友。
窃以为,书室之中,笔筒断不可缺。虽然现在都用电脑写作,但笔还是需要的,它是书房的灵魂之一,彰显着主人对笔的尊重和雅趣。笔筒,无论是朴实无华,还是做工讲究,都能散发出无尽的文化气息。
刘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