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读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不禁对这座青岛名山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候天真,我向往的是崂山神奇的意境,崂山人的仙风道骨,因此常常对着南天遐思悠悠。物换星移,似水流年,今天的崂山,不知可还有香烟缭绕、钟磬和鸣的旧时模样?
前年盛夏,我因公出差来到了海滨花园般的名城青岛,在主人的盛情邀请下登了趟崂山,圆了心中的夙愿,大开了眼界。一路攀登,发觉崂山给我印象最深的,却不是那深幽的太清古刹,也不是那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那虽有人知,却少为人道的崂山石头。
其实,在山的家族中,论高,崂山不及泰山;论美,崂山也没有五岳的绰约风姿,更没有黄山、庐山的天姿国色。但要论石,你就不能不为崂山石头那奇特的自然景观所震撼了。
我们登山那天,刚下过一场雨,一百余里的柏油公路像是山泉濯洗过的青罗带。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海岸,穿过幽幽绿树,扑向崂山。但见左边是壁立千仞的山峰,那好像随时都可能轰然倾下的山石看上去使人眩晕,凝惧;右边是波涛滚滚的黄海,浪借风威,像一条连着一条的黄河大金堤,又像是一堵连着一堵的万里古长城墙,滚滚东流卷向岸边蹲伏的礁石,山上树木不算很茂盛,不仅没有长白林海的壮阔,就连成片的树林也鲜见。稀疏的松柏或从岩缝中拔出,或在石板上屹立,有的从石下曲向天空,有的从崖上斜向涧底。我心中暗暗纳闷,如果没有这满山嶙峋的怪石,不也会生成那奔如雷,鸣如电,在奇峰异壑中和鸣的松涛吗?!不也会有灿如火,明如霞,在黄海之滨迎风怒放的鲜花吗?!
然而,我知道自己误解它了。崂山随处可见的石头是不可小看的。它有着非同一般的风韵,这是其他名山所不能媲美的。我登上一块巨石上,放眼望去,但见四面山上,云雾之中,巨石参差,布满山脊沟壑,叠峰兀起,组成奇妙的画卷。只见有的像稻场上的谷垛;有的像工厂里的槽罐,只凭一根小小的石柱支撑云端;有的像一只昂首报晓的雄鸡;有的像一群展翅欲飞的雄鹰……看不出形状的也是石上有石,架床叠屋,谷下有谷,深幽难测。在这里,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你不得不懂得“非鬼斧神工,莫能为之”的含义!
下了巨石,回首下望,波光粼粼的大海中有一块迎风斗浪的巨石,朋友说,那就是当年“三千男女求仙处”的徐福岛,记得史书上说过秦始皇曾“遣徐福及男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求仙访药,后不知所之。”徐福他们去了哪里?有的说去了东邻日本,有的说已羽化成仙,还有的说他们因采药获罪,被仙化为乱石,抛在崂山之上。崂山石头真是这些无辜男女变成的吗?我们一边思索一边继续攀登。
山垭口矗立着一座纪念碑,镌刻着胶东游击队用石块、石雷、石磨、石磙等打退敌人铁壁合围的悲壮故事。啊!崂山石头,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也有过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我对崂山石头的认知再一次升华了。据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那块长14米的碑心石就是崂山的骄傲。据考察,崂山全脉都是优质的花岗石,它们质地坚硬,结构均衡,能和做盆景的崂山绿石一样,远销海内外……
谈笑之间,我们登上了山顶,俯视下界,山静雾动,气势磅礴,巨岩怪石,形若奔腾。在迷离的雾气和猎猎的山风中,我仿佛觉得,眼前的巨石都活动了起来,仿佛变成了一匹匹四蹄生风的骏马!
胡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