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知道我喜欢吃粽子,年年端午节前都会寄些粽子过来。今年也不例外,我早早就收到了他寄来的粽子,他还发来信息说,这些粽子都是他母亲包的,很好吃。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是啊,年近六旬的老刘还能被母亲惦记着,该是多么的幸福!
老刘的父亲走得早,是母亲靠包粽子在街边叫卖拉扯大老刘的。我剥开一个粽子,米粒饱满,是我最喜欢的叉烧肉馅,香喷喷的。老刘的母亲今年也有八十多岁高龄了吧,做出来的粽子还如当年一样好吃。她年轻时可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包粽子能手,不但粽子扎得好,外形结实紧致,而且馅料搭配丰富,有绿豆的、红豆的、花生的……再加上一块肥厚的用香料腌制过的五花肉或叉烧,一个咸蛋黄,光想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
老刘说,自从他在外地工作后,每到端午节都会带着妻儿回到母亲居住的老屋,就为吃上一口母亲做的粽子。那种味道,对于老刘来说就是母爱的味道。看着他一家三口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母亲眼里也是充满了柔情,笑着对他说:“慢点吃,别噎着,多带点回去,给朋友同事吃。”
有一年端午节,老刘在单位加班没有回去。他母亲就提着粽子,一大早搭乘长途汽车,颠簸了三百多公里来到他在县城的新家。当他看到满头大汗的母亲提着沉甸甸的一大袋粽子站在门口时,哽咽地喊了一声“妈!”眼睛便湿润了。他无法想象,在那个通信闭塞的年代,不识字的母亲是如何乘坐长途汽车来到县城,在车水马龙的城市如何换乘公共汽车,凭着记忆和手上记下的一个地址找到他家的。后来,老刘的脑海中一直存留着两幅珍贵的画面:一位年轻的母亲在街边一角支起移动炉灶,一口大锅里的粽子正冒着热气,旁边一位瘦小的孩子趴在小方桌上全神贯注地写着作业,风雨无阻;一位老妇人,正吃力地提着一大袋粽子,烈日下站在陌生的街头,在汹涌的人潮中不知所措。从此,老刘无论多忙,在端午节那天必定回去陪陪母亲。
老刘的儿子小时候也很喜欢吃奶奶包的粽子,每次回去都闹着要奶奶包粽子吃。但渐渐地就不再喜欢吃了,有次拿过奶奶递给他的粽子,只吃了一口就扔进了垃圾桶,还说:“奶奶,现在小孩子都不喜欢吃这些了,又难拆又粘手,他们都喜欢吃汉堡包、炸鸡翅!”那一刻,老刘看到母亲愣住了,脸上露出失落的表情。
老刘一把拉过儿子,“噼啪”,抡起巴掌就打在他的屁股上:“小兔崽子,竟敢糟蹋粮食。快对奶奶说对不起!”儿子哇哇大哭:“我就要吃汉堡包,不想吃粽子!”他母亲连忙拉过孙子,心疼地哄着:“乖,乖,别哭了,奶奶就去买汉堡包给你吃。”
“妈,你别惯着他……”
望着母亲佝偻的背影,老刘却一时找不到安慰的语言,心里隐隐作痛。
是啊,现在的小孩子都被包装靓丽、五花八门的各种食品迷住了,什么汉堡包、炸鸡翅、披萨等等,对传统的粽子、叶贴等根本不屑一顾。老刘对粽子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是因为他从小就帮着母亲包粽子、卖粽子,粽子曾经是他和母亲生活的依靠,在他的生命里具有特别的意义。
包粽子大多是女人的活,这项劳动往往是以一个家庭里的母亲为主角的,所以人到中年的我们,对于粽子的情感基本来自于母亲的爱。
小时候,每临近端午节,母亲就带着我两个姐姐去野外割“胶古”,这是一种在家乡常见的植物,生长在田间地头,丛生,翠绿长叶,叶宽可达四指宽,周边布满小刺,用它包粽子煮熟后会有一种奇异的清香,当地人都爱用它。母亲把胶古的长叶一张张地割下来,尽管小心翼翼,但手上还是不时会被小刺弄伤,有的小刺插入了皮肉,要忍着痛一根一根地拔出来。
割回胶古叶,用硬布擦去叶身的小刺,并把一些胶古叶撕成小指宽的长带,用来绑扎粽子,然后把胶古叶冲洗干净并对折成捆,放在铁镬里用水煮开,捞起来放进盛满水的大盆里,再让它们在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去除其毒性,方能用来包粽子。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会对我们说:“胶古生长时满身是刺并带有苦涩的微毒,谁都不喜欢接近它,只有把它身上的刺去掉,再经过水煮和浸泡,才能成为有用之材。”“嗯!”年少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只觉得母亲是在借物喻人。
包粽子的时候,母亲和姐姐们首先把两片胶古叶在左手弄成圆锥形,用右手抓上一把早已浸泡好的糯米放进圆锥里面,再抓一把绿豆和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塞进米中,然后铺上一层糯米压实,接着把胶古叶盖回来,用一条胶古带把粽子的四周绑扎好,一个四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她们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如蝴蝶在飞舞,很是好看。
有次煮粽子,母亲把烧火这项任务交给我。我嫌老是加柴费时,就自作聪明地想,塞多几根柴让火烧旺些,粽子不是熟得更快吗?于是,我把几根大木柴一股脑儿塞进灶内,塞得满满当当,我暗自得意。
谁知,一会儿灶内就飘出浓烈的黑烟,原本烧得旺盛的柴火已熄掉,浓烟滚滚,把我呛得厉害。母亲急匆匆地跑过来,蹲在灶前抽出了几根木柴,说:“灶内这么小,你塞满了木柴,没有空气流通,火自然就会熄掉。所以,要保留空间才能让柴火烧得旺盛,而且要细火慢煮,才能让每个粽子从内到外都熟透啊。”
哦,母亲又借物喻人!
甚至母亲还会拿起一只煮熟的粽子,对我们说,别看它外表朴实无奇,它的内心却有着丰富的营养……
到现在我都纳闷,小学没毕业的母亲怎么能说出那么多做人的大道理呢?
端午节晚上,邻居们不约而同地端出自家的粽子,围坐在一起,你拿我的粽子吃,我拿你的粽子来品尝。女人们交流着谁家的粽子扎得漂亮,谁家的肉馅做得好,谁家的糯米煮得比较软……男人们端起手中的艾酒,一口一口地品味着生活的喜怒哀乐。
而我们则缠着父亲,听他讲很遥远的故事,讲粽子的来由,讲伟大的诗人那爱国的情怀和悲壮的一生。每次都听得我们如痴如醉,仿佛听到了鼓声如雷,看见一艘艘龙舟划过江面,从历史深处划来,一块闪着诗魂的石头在滚滚的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在母亲走后的第一个端午节,我剥开一个妻子从街上买来的粽子,只咬了一口就潸然泪下,从此以后再也吃不到母亲做的粽子了!
又是一年端午到,又闻粽子飘清香。一个个粽子承载着爱和牵挂,充当着友情和亲情的使者,在城市之间穿梭,在彼此的手里传递着幸福,在你我的心底唤醒对亲情的怀念……
江南散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