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下生活了十多年,梦里缱绻的是山那边青翠的倩影,那片深深浅浅烙着我们来时足迹葱郁的青山。岁月轮回,山下人习惯了这份平淡朴素的日子,我从前亦喜欢这份素与淡。那让人迷恋晨雾弥漫的青山和炊烟四起的山色,弥漫着生活周而复始的单一和不染世俗的纯真,远离了闹市的嘈杂。我那时眼里仿佛只有山里岁月的那袭清幽。
自小体弱,中学时很长一段时间里焦虑,间或陷入失眠,陷入人生理想的忧虑。那年一位好友在外地求学,她写来一封长信鼓励我走出那段灰暗,拆开信封,记得她的字体圆润饱满,字字见其涵养,记得她在末后写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淡淡的友情,别有一番山野葱郁的生机,那样劝勉的句子,我读了感动了好一阵。
青山即来处,亦是根植在我们心底的家园。我在通往城市和返回来时的路上,乐此不疲。这些年来,我经历了人生的飞扬,也经历过低谷,放下繁忙,我抱有一份“归于乡下,游于野”的心态。绕过川流不息的人群,我偶尔来到共清河流域的小山下,山路浑厚,蜿蜒绵长,周围绿树成荫,光影一片斑驳,万籁俱寂,时光是这样安静。水波粼粼,河面长着一层水浮莲,保留着原生态的一方领地。河面碧波荡漾,鱼潜水里,时有三两只飞鹤掠过水面,飞向不远处的一处村落。我在那里久久驻足徘徊,寻找那份怡然自得的宁静并为之流连忘返。
我并不是一个消极的避世者,只是从纷扰的人世中找到休歇的空间,以此涤除满是尘劳的疲惫。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喜欢独自一个人走向自然,聆听自然的声音。
自然是无声的,又是有声的,行走在这片山色中,我获得过许多启发,我把沿着山路迂回跋涉看作是一次重新出发,从自然中听取无声之音重返喧嚣尘世的一个开端。
在城市边缘隐藏着一片濒河山丘,与城市互相呼应,与城市的喧哗互为补充。近年来,打造绿水青山成为了城市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退耕还林,还城市一片碧水蓝天。呼吸天然的氧气,感受大地的清宁,这一方领地给人一种新的风貌,几被忽视的山野之地重回了路人的视线。生活除了有熙攘往来的繁华,亦需要有宁静的点缀,有时候暂时离开城市,走进郊外的原野,在一棵苦楝树下,在绿树成荫的林中独步而行,你所体会的或是有着一番村山清韵的岁月静好。
不远处有农人在开垦荒地种植瓜果,他说家里的年轻人都到城市生活了,地荒废了可惜,一辈子劳作,终归离不开这片绿水青山,每年总要种植一点瓜果菜蔬,待开花结果,捎给在外的后辈。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村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无疑具有广阔的潜力。
故园一草一木犹在,内心家园的港湾便在。返乡是一种精神静虑与归宿,心境复归于朴是置身尘世喧嚣有力的补充,亦如城市与村山本无隔阂,繁华与澹泊两者可以相呴相济。
我想起唐代一位哲人写过的诗句:“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游遍了大好河山,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只有那抹青山复入梦中。以书为伴,依山而眠,且将身心交予这片广袤的山野,从繁华里寻回那份远去的静穆,那是在翻越过人生的高山之后,从这片山野之中寻找到的另一番闲情别致罢了。
黄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