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雷州半岛,苍翠景致中翻卷着金黄的稻浪,摇晃着火红的荔枝和金黄的芒果,飘荡着菠萝甜蜜的芬芳。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村庄,绿的树,绿的竹林,绿的芭蕉,路两边大片疯长的巴茅草、野良姜,无声且令人沉醉……
我和何玉水一路向南,往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走。
我们要上三墩。
何玉水是福建泉州人,澳门一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她知道我是徐闻人,鼓动我带她到徐闻南极村去转一转,说要为有关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毕业论文准备答辩资料。我说,到徐闻去好啊,我先带你上三墩再转南极村,因为三墩是大汉海上丝绸之路讨网港的天然屏障。
路上,我断断续续给何玉水说起了三墩。
我说,古志记:徐闻城,汉元鼎置讨网村为县治,前临大海,面峙三墩。如今讨网村名已佚,唯三墩芳名不改,可见三墩历史由来之久。明代徐闻乡贤、兴化通判邓邦基在《城月池记》中赞曰:吾邑山水故称奇胜,左盘石龙,右踞石虎,三墩宾其南,双磐主其北,群山丛辏,委蛇迤迤。而大海绕其前焉。另有山西太原孟县举人徐闻县知县孙挹,曾为三墩题《瀛岛联璧》一诗:“南流一望海中清,波起珠联漾几星。野树翻天资狱涧,洌泉出水有龙成。神藏梵宇千江静,鸥啸芦边两岸声。舟过看花香满袖,惚恍身已到连城。”这首诗让三墩有了一个雅号:瀛岛联璧。
我说,凡名山秀水,必有传说附会。三墩流传的传说有两则:一则传说在很久以前,中原地区有3姐妹长得如花似玉,她们不想被招去当宫女,逃了出来,历尽艰辛,南下来到徐闻竹山村附近的讨网港,隐姓埋名潜居下来,但最后还是摆脱不了官兵的追捕,无奈之下跳海自杀,几天后3姐妹跳海的地方突然有3个小墩露出海面,年年增长,多年以后就成了三墩岛。另一则传说是有一年,台风过境后,徐闻竹山村的海滩搁浅了12条鲸鱼,最大的体长20多米,其他的也有10多米,皮肤黑魆魆地裸露在浅水里喘息,背上不时喷出高低不等的水柱,还不时发出歌唱似的哼哧声。见多识广的村中长老发动民众,拿来锄头铁锹将鲸鱼前后左右的泥沙掏去,取来水桶木盆不断往鲸鱼身上浇拨海水,这批鲸鱼趁海水涨潮之时滑出了海滩,游回了大海之中。此后这里便多了三个小岛……”
“有这事?”
“传说嘛!”
何玉水笑了笑。我们在车辆的奔驰中叩动传说的管弦,足履继续向前。
过了南山镇,遭遇午后的艳阳。我把车停在一棵凤凰花树下,带着何玉水往候神岭走,边走边对她说,候神岭是仕尾与南湾之间的一个高地,可居高临下俯瞰三墩岛。
我们在候神岭转了转,看了据说是2000多年前留下来的八卦航标灯座和仙人台古迹。为了弥补何玉水的遗憾,下候神岭后我们在仿汉南大门风景区逛了仿汉城墙、仿汉街和仿汉大堤,然后直接赶往竹山村,找到一个名叫杨运奋的年轻人,让他驾一艘小船,带我们上三墩。
在船上瞭望,只见海天一色,涛声阵阵,浪花飞涌中的三墩,树木葱翠,鸥鸟飞翔。
杨运奋介绍说,三墩中的头墩称万年泉岛,有一口常年不枯的古泉井,以前竹山村民曾在岛上耕作,打蚝捕鱼。二墩又称神龟岛,岛上的火山玄武岩受海水浸泡冷却凝固后经海水天长日久冲刷,生成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乌龟石。三墩称为莲花岛,岛的南侧有一大片由一块块形似莲花的风化石组成的莲花滩,有的似盛开的莲花,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蓓蕾,缠绵连接约有几千平方米,每年的秋冬都有大批候鸟在莲花岛过冬。
传说,往往是雅化的现实。我们上头墩、二墩、三墩走了一遭,古庙、古井等已经荒废成了遗迹,岛上青翠的林荫和青藤、仙人掌、莲花石、金沙滩,构成宁静如画的风景;迎着吹拂的海风,踏着细软的沙滩,看着翻飞的鸥鸟,我们似是置身海中蜃景,五月的惬意和亢奋在海天之间随波逐流。
回程的浪遏飞舟中,何玉水说起了海上丝绸之路。她说,形成于秦汉的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南海航线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也包括当时徐闻的讨网港,极盛时期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只是,曾经辉煌一时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沧海桑田中日渐沉寂了,唯有涛声依旧。
此番和何玉水上三墩,为寻幽,也为求证。但远古苍茫,我们不得而入,只能望而兴叹。离开时我们不时回望三墩,只见涛声的背景音乐中,蓝天碧海间飞翔的海鸥仿佛时代潮头勇敢的猛士,又是一番逐梦的景象……
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