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知了开始在树上没完没了地聒噪。这时候,坐在空调房吃西瓜最爽。可是在多年以前,西瓜是两毛钱一斤,空调是没有的,现在想想真不可思议,那些年的夏天是怎么过来的?
我对夏天最初的记忆是从《射雕英雄传》开始的。1985年的夏天,大街小巷都在播放《射雕英雄传》。
1985年,只有少数家庭才有黑白电视机。我家托关系才在大冶排通宵队买了一台13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在计划经济时代,谁家能有一台黑白电视机,那简直太幸福了。
20世纪80年代,外公外婆健在,每周末固定要去老人家团聚。有时候回去晚了,正赶上播《射雕英雄传》,干脆挤在路边的小卖部追剧。主题曲一播完,爸爸停好“永久”牌自行车,把我从自制的横梁板凳上抱下来,看完一集再走下一段路程。
小卖部的老板自然是欢迎大家来看。看电视时,会有人来买根冰棒或者买包香烟。店老板一家自然是坐在第一排C位。倘若正是电视剧的紧要关头,那可不能打扰,如果这时候有人嚷嚷着要买东西甚至会被挨骂。那个年代,电视剧的诱惑太大了。
才几岁的我,每当听到梅超风出场的惊悚配乐,吓得两手捂住眼睛,好像这样就能减轻恐怖感。随着惊悚音乐过后,必有骷髅头横飞,直听到其他的动静后,我才岔开手指缝偷瞄。不得不说,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音乐特效确实能让人毛骨悚然。
那时候没有空调,人们过夏天都喜欢在露天睡觉,男女老少搬来竹床、席子,横的横,竖的竖,点上一盘蚊香就能舒舒服服一夜睡到天亮。
我家住在顶楼四楼,太阳一下山,傍晚的样子,就要把竹床搬到天台“占位置”。如果去晚了就只有边角的地方。摆好竹床,还得往晒得滚烫的防水沥青上泼上一盆水,凉水一泼,眼看白色蒸气直冒,到了晚上准能凉快。
等到天边最后一朵火烧云褪去,天台逐渐开始热闹起来,小朋友们有的滚铁环、有的打珠子、有的玩扑克牌,还有的追逐着疯跑。我一般都是洗澡后上天台,上了痱子粉不敢再疯跑一身汗,拿起扑克牌跟小伙伴们玩“跑得快”。
隔壁家的“半边户”有三个娃,大的女孩跟我一般大,因为家庭困难,别人家都用煤气灶,他们家还使用火炉子,生炉子时飘出的烟雾会影响其他家,整栋楼的人对他们家都不待见。也有对“半边户”的歧视,小朋友几乎不跟他们家三个娃玩,可我偏不吃这一套,照旧跟他们玩得起劲。
天黑的时候,大人们陆续上天台来,男人赤着上半身,女人摇着扇子,男女老幼躺在竹床上拉家常。没有风的时候,我会催促爸爸吹口哨,因为他说只要他吹口哨,风就会被他吹来。他拿起羽毛扇子,轻轻扇风,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像极了《三国演义》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果不其然,每次爸爸吹完口哨,真有凉风吹来。小时候,我对爸爸莫名崇拜。
再晚一点,仰面躺在竹床看星星,那时候天上的星星真多,仿佛整个银河系都在跟你眨眼睛。清晰可见牛郎星、织女星、像个勺子的北斗七星、最亮的天狼星。最神奇的是“牛郎”和“织女”的中间,真的隔了一条璀璨的星河。那时候我想,七月初七的时候,一定要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在一起了。孩子们对神话故事深信不疑。
夜深的时候,星星如棋子布满天空。老老少少横在同一片夜空下,酣然入睡。
物资匮乏的年代,幸福感竟是那么的强,因为每到暑假,都会有吃不完的饮料和好看的电视剧。爸妈是单位的双职工,所以每年防暑降温的饮料都发双份,软管、健力宝整箱拿回家。
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独生子女通常是被反锁在家的。饮料、冰棒、西瓜管饱。除了没有自由,其他该有的一样不少。我老早练就了自己跟自己过家家的本领,时不时学着《排球女将》来一个360度无死角扣杀,或者披上毛巾被学学林黛玉,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
反观现在,空调也有了,不用挤露台,也不愁吃穿,电视剧的选择也多了,住上宽敞的商品房了,反而感觉很累。邻里之间很多人不认识。软管、健力宝不见了,就连星星也被城市灯火取代。当然,现在富裕的生活,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我们的梦想与追求不断在升华。
多想回到小时候,在我梦里,星星永远都是那么多。
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