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故乡,有一道美味的小吃,名为馓子,吃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我的故乡位于江淮一带,物产丰盛。勤劳智慧的乡亲们广种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为制作美味的馓子提供了丰富的天然原料。
儿时,每到过年的时候,母亲就会用自家产的面粉炸制馓子,用来招待拜年的客人。那是我最期待的日子,因为馓子是我儿时最爱的美食,吃起来酥脆可口,百吃不厌。印象中,过了小年二十三,母亲就开始着手炸馓子了。她先洗干净一个面盆,然后往盆里舀半盆面粉,加入少许食用盐后混合搅拌均匀,再加水揉成面团,盖上湿毛巾醒发半小时后,把面团倒在餐桌上,用擀面杖压平面团,然后用盘子沿口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将面团切成条状。再用手搓成细长条,一圈圈盘在面盆里,用菜籽油浸泡醒面。
醒发一个小时,待面条能轻轻地拉成细条时,就可以开始放在手指上盘条了。只见母亲右手拿着面条,快速缠绕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待两个手指绕满后,掐断面条,把面条头和尾捏在一起,双手拿着缠好的面条转动拉伸,绷成粗细均匀一致的馓子条。再用两根长竹筷子把馓子撑起来,放入油锅里炸,筷子带着馓子条上上下下,油花儿“嗞嗞”地在锅中跳跃。馓子放入油锅后,母亲用筷子不停翻动,待馓子浑身变得金黄,浮到油面上,将其捞出。母亲做的馓子秉承祖传手艺,原材料也是采用自家产的,天然绿色的小麦粉配上农村土法压榨的菜籽油,经多道手工制作而成,条儿均匀,色泽金黄,吃起来脆而酥、细而香。
馓子炸好后,母亲会将馓子盛放在竹制箩筐内。圆圆的箩筐内盛满金黄色的馓子,香气充斥在整个房间里,诱得我口水直流。为保持馓子酥脆,储存时间更久,待馓子冷却后,母亲将馓子从箩筐里转移到塑料袋内密封起来,放到一处藏起来,待到春节期间招待客人。
对于贪吃的我来说,自馓子炸好后,就一直惦记着。母亲藏馓子的地方很快被我找到,我感觉自己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高兴。趁家中无人注意时,快速溜进母亲房间,偷偷松开扎紧的袋子口,从里面摸一把馓子,躲在无人的地方大快朵颐。有天,我偷吃被母亲发现了,当时我吓坏了,怕母亲责骂。然而母亲并没有责骂我,只是轻声告诫我:“你这小馋猫,我早就知道你偷吃了,以后想吃告诉妈一声,不要一个人偷偷吃。不能从小养成这样的坏习惯。俗话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我听了母亲的话,内心十分惭愧,低声向母亲承认错误。母亲虽然嘴上教育了我一番,但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深深的怜爱。
母亲教育了我:一个人要光明磊落做事,端端正正做人。她的教诲,让我受益终身。
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