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少时,原以为陆地才有路,海洋没有路。渔民说,海洋不仅有路,而且有无数的路。是啊,船破浪驶过,身后那条白练就是路。海阔凭鱼跃,船只可纵横驰骋。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浩瀚的海蕴藏着无限的资源,“吃海”之路有万千条。就打鱼而言,有浅海打鱼,有深海捕捞,方式有垂钓、有拖网、有罩网、有装网、有诱捕,五花八门。“吃海”当然不止于此,其中的海水养殖是一个巨大而充满活力的产业,踏出了五彩缤纷之路。
二
有人说过,谁占有海洋,谁就占有未来。此话所彰显的意义已跳出了“吃海”的范畴。
湛江东、南面向南海,南海之东是广阔的太平洋。湛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湛江之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暖夏凉,气候温和,且有无数条江河流入海洋,咸淡度适宜,非常适合各种海洋生物生长。
湛江之海,鱼的种类十分丰富,名贵的鱼类也很多。还有多种海洋珍稀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如中华白海豚、布氏鲸、玳瑁、中国鲎等。南三岛东部海域是我国中华白海豚重要栖地,种群数量达600多头,当地渔民时或看到它们在海面上翻动着白色的身躯。
湛江之海广阔而优美,湛江人凭着聪明才智在海中开拓,海水养殖之路在茫茫的蓝色海水中不断向前延伸。
三
海水养殖从早年“垉”的天然养蹒跚走来。
“垉”是在海滩用海泥筑堤,圈起一个大的水塘,本地人称之为垉。塞垉的工程量很大,以前没有机械和资金,单个人或少数人干不了。在公社化的年代,一般以生产队为单位塞垉,所获得的收入归集体所有。
垉一般塞于潮水最大时能涨到的海滩。潮水最大时,海水漫过垉堤进入垉内,鱼虾也跟着海水进来了。退潮时大多数鱼虾留在垉里,吃着垉里的微生物,安逸地养成肥胖之躯。
过了一段时间,在最大潮来之前,就开垉捉鱼虾。在垉的最低处撬开一个口,装上网袋,许多鱼虾随着水流入网袋中。那么大的垉一般无法开干水,便用网来抓,也难以捉得干净。因此,开垉时村里村外的人也来抓漏网之鱼虾,十分热闹。
垉里的海鲜很丰富,除了鱼虾,还有蟹、蟮、鲦、章鱼等,可谓海鲜大杂烩。垉养的鱼虾身体饱满,十分肥美,而产量不高。
四
海水养殖从天然养殖走向科学养殖。
改革开放后,随着机械的投入,虾苗业和饲料业的兴起,筑塘养虾大量涌现。在历史的间隙里摘下几个数字,足可略见一斑。南三岛1987年开垦虾塘8400多亩,1988年扩大到10600多亩,2000年达到27500多亩。筑塘养虾效率大大提高,不少养虾户快速致富起来,村里长出了不少洋楼。
养虾业的发展催生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虾农养虾不愁卖,养虾队伍不断壮大,由低位池到高位池,由粗养到精养,快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
水产养殖在创新中发展,很快又进入了工厂化养殖的时代。国联水产公司在南三东海岸建起大棚养殖基地、种苗场、海洋生物实验室,打造了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对虾养殖工厂。这里没有受到酷暑和寒冷天气的影响,虾成活率高,生长快,产量高。海水养殖注入科技的力量,开创了新天地。
五
海水养殖由浅蓝走向深蓝,走向智能。
湛江所面临的海是浩瀚大海,广阔无垠。在深蓝养殖受污染少,水的流动性强,实现了自然养殖与智能养殖的高度融合。在深蓝构筑海上牧场,是以大型网箱为养殖平台,注入了智能元素,大大提高养殖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唱响了“海上牧歌”。
坐落于湛江湾东岸的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构建智能海洋装备、海洋绿色能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智慧渔业、融合发展等5个研究中心,为深海养殖植入了智慧“芯片”,发动了“新引擎”,湛江的海上牧场将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
“海上牧场”的规模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新型智能桁架式养殖平台“海威2号”在湛江雷州覃斗镇流沙港下水投产,它成了目前广东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
湛江海水养殖之路越走越宽广,形成了包括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集饲料生产、生物药物、装备制造、休闲渔业等多行业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擦亮“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的金字招牌。
湛江海水养殖之路在无垠的蓝色海水中不断向前延伸,海洋强市越来越强。
游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