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是半路出家收破烂的,算起来从业也有30多年了。
20世纪90年代初,三叔结束在建筑队的泥瓦匠生涯,从城市回到农村。因为堂弟堂妹出生后,他的生活压力大,在三婶的怂恿下,他一根扁担两个箩筐,干起了别人都看不上眼的收破烂的营生。
在这之前,三叔并没做过生意,连简单的秤都不会认,他是在隔壁丑凡叔的带领下从事这个行当。丑凡叔长三叔几岁,别看他个小,但脑子灵活,再加上手脚勤快,那些年的收破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是村里最先做楼房的人,是村里公认的能人。就这样,三叔便跟着丑凡叔收起了破烂。
每天早上,他们一起出发,一起走乡串户。三叔脸皮薄,刚开始有点害羞,觉得不好意思,从不敢在村里大声吆喝,总是丑凡叔大声吆喝:“收破烂啰,收破烂啰!”听到吆喝声后,大家便把家里不要的破烂都拿出来卖。他们于是分门别类、按斤按质论价。就这样,他们从早到晚,走过一村又一寨,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到天黑的时候基本满载而归。两人颤颤巍巍地担着沉甸甸的货物回家。
三个月后,三叔学徒期满,丑凡叔不再带他了,他得单独出门。跟师父混了几个月,三叔多少学会一些诀窍,也悟出一些门道。其他什么都不差,就是吆喝声不够大,这就导致每天收回来的破烂都比师父少。为了生活,也为了争口气,不服输的三叔豁出去了。
待再次走乡串户时,三叔不再害羞,不再胆怯,而是昂首挺胸底气十足地吆喝:“收破烂啰,收破烂啰!”声音洪亮。一天,两天,他的生意也慢慢好起来,收的破烂一天比一天多了。生意好了三叔心情也好了。每天师徒两人约好,在村头集合然后在村口分手,或者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或者一个向南,一个向北。
穷人出身的三叔心地善良,不像有的商贩那样心狠手辣。他本本分分做生意,不侵不占,从来都是实实在在、童叟无欺,不差别人一分一厘。不但如此,有时还会主动把钱退还给他人。有一次,三叔在当天晚上清理白天收回来的旧衣服时,在一个秋装里面的荷包里发现了10张崭新的面额10元的人民币,整整100元。三叔绞尽脑汁努力回忆,才记起是赵家湾一个太婆的。20世纪90年代的10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何况又是一个老人的钱。三叔连忙起身,骑着自行车赶到赵家湾,将钱完璧归赵。太婆无以回报,竟然给三叔跪下了。她没想到荷包里有钱,她更没有想到三叔会连夜归还。就这样,久而久之,大家都喜欢他,都愿意把破烂卖给三叔。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三叔的人生信条。不属于自己的,就是放在眼前,他都不会拿。在30年买卖生涯中,三叔坚决不要不义之财。我曾问三叔,如果你像其他小商小贩那样见钱眼开、唯利是图地做生意,现在一定发大财了。三叔坦然一笑,说:“清清白白做人,就应该这样。”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三叔对此很看重。他做了大半辈子生意,赚了一个好名声,成为我心中的榜样。
叶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