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百花辞树,石榴花却异军突起,以一树树火红点燃夏季的天空。
我国种植石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元代马祖常在《赵中丞折枝图·石榴》中写道:“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这从侧面印证了上面的说法。
自古文人雅士钟情于石榴花,写下了无数赞美的诗词。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这是唐代韦应物的《夏花明》,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夏天石榴花盛开的美景。盛夏时节,石榴树枝繁叶茂,满树青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石榴花明艳饱满的鲜红。正午的阳光投射到花上,像一团团火焰。轻风拂过,花朵摇曳生姿,映在水中,明媚鲜妍。火焰般的红色晃花了赏花人的双眼,归来再看窗间字迹,都已闪烁不清了。
以夏天高远的天空为背景,石榴花更显得热烈奔放。苏轼在《阮郎归·初夏》中写道:“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微雨后,天空湛蓝,荷叶翻转,火红的石榴花灼灼生辉,仿佛要燃烧起来似的。
古代女子也偏爱石榴花。一代女皇武则天对石榴花的喜爱,令这种火红的花风靡长安,一时间“榴花遍近郊”。相传杨贵妃也酷爱石榴花,曾在华清宫亲手栽植石榴树。
唐代诗人杜牧的《山石榴》中有这样的佳句:“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佳人头上戴着火红的石榴花,仿佛要点燃美丽的翠鬟一般。到了宋代,男子簪花的风气盛行,《水浒传》中就有关于阮小五头戴石榴花的描写。
石榴花与服饰文化密切相关。古代年轻女子喜欢穿石榴花般鲜艳的红色衣裙,渐渐就有了“石榴裙”的美好意象,为众多诗人所吟咏,比如梁元帝的《乌栖曲》中就有“芙蓉为带石榴裙”的诗句,还有南朝何思澄的“日照石榴裙”、唐朝杜审言的“桃花马上石榴裙”等等。久而久之,“石榴裙”就成了年轻女子的代称,人们形容男子为女子的风华所倾倒,就称其“拜倒在石榴裙下”。
石榴花在传统民俗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旧时人们祭拜钟馗,祈求祛病消灾,一些地区还有端午节挂钟馗像的习俗,而此时正值石榴花开。钟馗性格刚烈,经常穿红色衣袍,正好与石榴花相对应,于是他便成了百姓口口相传的石榴花神。在清代画家任伯年的笔下,钟馗头上就戴着石榴花。
王同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