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日子,到阳东合山镇龙庆村走访,感受最深的是那里的“家风巷”,家风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好家风培育好品德。
人处世上,人们敬重他的不单是才华,最重要的是品德。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写出名作《兰亭集序》和《快雪时晴贴》等,他的书法固然好,但能够传世很大程度还是得益于他受人尊敬的品德。王羲之属于出身于当时有良好家风的王谢子弟,王谢子弟在社会上受人敬重。秦桧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是“宋体字”的创始人,但他陷害忠良岳飞,千百年来受人唾骂,一说起秦桧,人们都知道他是坏人,谁也记不起他还会写字。
桌上有一本作品集,坊间对作者的品行有微词,我早有耳闻,因此思想一直有抵触,几次下决心看,但翻书的手似有千钧重,心里疑惑,品德有问题的人能写出好作品吗?
记起小时候,我的父亲长时间当村大队干部,公道热心尽责为村民群众办实事,受到大家好评。后来一段时间,他从村大队出来,与母亲去大八塘坪一带割山草去卖,回产给生产队。村民群众惦记着父亲的好,需要父亲作为带头人,要求父亲回村大队工作。父亲只好又回村大队当大队长兼第四生产队队长,父亲的回来,能给村民群众心里带来踏实感。
工作中,我认识了一位在单位食堂做厨师并负责分菜的师傅。与他攀谈,我说分菜是一种学问,“分菜识人”,从分菜中可识一个人的品德,那些挑肥拣瘦的人,工作中也是拈轻怕重、斤斤计较的人。他微笑点头,深以为然。
其实,与无德之人在一起,是一种活受罪。有人说,你要想多活几年,少与几种无德之人在一起:少和让你生气的人在一起,少和事多的人在一起,少和谎话连篇的人在一起;谁让你堵心你就离谁远一点,生闷气等于慢性自杀;宁可在家喝稀粥也不要看人脸色;谁让你高兴你就和谁在一起,实在没有就学会独处。这个劝告很有道理,对于令自己难受的无德之人,谁不想逃离?谁都喜欢与有道之人为伍。苏东坡落难流放时,黄庭坚始终追随苏东坡左右,他认定苏东坡是品德高尚的人。
尊老敬贤也是好品德。我想起我参加工作时,会尊敬比自己年长的同事,联想现时有的年轻人轻视老一辈的现象,心生无限感慨。我对不珍惜岗位得过且过的年轻人,常会以过来人的身份,不忌好为人师之嫌,提示他们要有危机感;我说每年大学毕业生1100多万人,能进入体制内的只有200多万人;我说上班要做工作,下班要想一想工作,哪些完成了,哪些未完成,下一步怎么办,要争取主动,避免被动;我还说自己肩负的工作要努力争取独当一面,不要依赖,这样,就成长了,翅膀就硬了,底气就足了……或许,我所说的只是杞人忧天。听与不听,就任由他们了。
处世德为本,这正如孔子说的“ 德不孤,必有邻”那样,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而无德之人,最终是走不远、飞不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