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不是我不肯,你热我也热。”每当听到这首童谣,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家家户户必备的驱暑用品——蒲扇。在那些炎热的日子里,母亲用一把蒲扇,给我们兄妹带来了阵阵清凉。
无数个酷暑难耐的午后,母亲将一个小凳子搬到院子里的石榴树下,坐在我们身边,不疾不徐地为我们摇着蒲扇。风不大不小地拂过我们的脸颊,那自然的凉风中弥漫着青草和麦秸的味道,令人无比舒爽。树上蝉鸣声声,回荡在耳际,直达人心。金色的阳光从石榴树的枝丫间投射下来,时间的脚步变得缓慢,在母亲轻摇蒲扇的节奏中,静静地流淌……
那时的乡村还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酷暑中,唯有这简单实用的蒲扇是乡下人的生活必备品,也成了当时人人离不开的“驱暑神器”,伴随着家家户户,消除了炎炎暑热,也摇走了悠悠岁月。
乡村伏天的夜晚热闹非凡。吃过晚饭,我们兄妹把门前打扫干净,洒上清凉的井水,父亲端出几条长凳,铺上几块门板,再搬来藤椅、小板凳,左邻右舍的乡亲也都聚集在宽阔的场地上喝茶、聊天。大人们手中拿着蒲扇轻轻摇动着,还不时“啪啪啪”地驱赶蚊虫。
我们兄妹则在门前铺上凉席,躺在上面看飞来飞去的萤火虫,看天上的星星眨眼睛,听爷爷讲北斗七星和牛郎织女等故事。故事讲到有趣处,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引来了叔叔婶婶、堂兄堂妹,他们各自手拿蒲扇围过来看热闹。父亲把浸泡在井水中的西瓜捞上来,切给大家吃,边吃边聊,好不惬意。
有时候,我和妹妹听着爷爷讲的神话故事渐渐入睡,母亲手中的蒲扇总能及时为我们扇去暑热、驱赶蚊虫。
夜深了,周围一片寂静,偶尔响起“呼呼”声,那是母亲为我们轻摇蒲扇的声音。无数个这样的夜晚,我们兄妹都是在母亲的蒲扇下度过的。
那时的蒲扇千家一面,都是用晒得黄黄的棕榈叶做成的,夏天用来扇风引凉,冬天用来扇风生火。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无论家里有多少人,每年能添一两把蒲扇足矣。
为了让新买的蒲扇经久耐用,心灵手巧的母亲从箱底翻出做衣服剩下的布头,细心地给蒲扇缝上一圈布边,看起来美观大方。父亲是个文化人,用毛笔在蒲扇上画上竹子、兰花什么的,再用正楷写上漂亮的名字。简陋的蒲扇经过父母的巧手加工,俨然成了乡村艺术品……正是这样的蒲扇,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夜晚,留给我一个又一个安宁而温馨的梦。
殷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