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随江城区作协赴阳西县采风,走进了云海飘逸、雾霭缭绕、山峦叠翠、风光旖旎的阳江屋脊鹅凰嶂风景区,在东水山曲河茶场采茶品茗,心旷神怡。
东水山茶是广东十大名茶,有着悠久种植历史,目前已发现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近万株。立秋后,茶农开始背着竹筐穿梭茶园采摘第一批秋茶。曲河茶场坐落在鹅凰嶂原生态富硒产业带,独特的山野之韵造就了东水山茶的极佳品质。
好茶知时节,秋来香更浓。俗话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在唐代以前茶农只采春茶,到了晚唐时期,在与杜甫齐名的诗人许浑的诗里才见到“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的诗句,直到宋代秋茶才真正普及。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诗句:“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深谙养生之道的陆游,一生爱茶、痴茶,想必对秋茶甚为喜爱,不然也不会初到荣州,就急忙“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秋茶不涩不苦,叶叶含白露,实为上品,但不宜多采,更显弥足珍贵。悠远的气息,清新的韵味,能喝到是缘分亦是福气,更是生命中一场迷人的邂逅。
茶是国饮,能跨越国界和种族隔阂获得世人青睐。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驼队,为西方世界最先带去了茶叶;而与丝绸之路对接的茶马古道也将茶叶带到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更早时候在广袤的终南山上,是神农氏采摘了第一片茶叶,老子门人关尹子将茶奉客。在开放的唐代,上流社会流行在茶盏中悠闲度日,后来它更像一只热爱自由的鸟儿,从皇室樊笼飞到广阔乡野,回到山水田园,找到了生命的本源。
“吃茶去”是禅门一句著名的偈子,出自禅宗历代祖师语录《五灯会元》。据记载: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一千多年来,无论是禅宗还是世俗之人对这个公案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领悟。禅茶一味,人佛相通。“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唐代高僧一句“吃茶去”,竟成人生的领悟。
一枚绿叶经过火的烘焙、水的熬煎,生命开启涅槃之旅,在茶盏里复又获得重生。记得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陈江河和儿子以茶论道:“茶是好东西呀,吸天地精华,占尽五行八卦 ,金木水火土,没有一样它没占。但是呢,它也受尽人间煎熬,风吹日晒雨淋,最后被铁锅炒被开水泡,这才能泡出它自己的香气来。先苦才能回甘,苦尽甘来!茶叶如此,人生亦是如此!茶悟人生!”
在公元795年的清明时节,唐代诗人崔护来到都城长安城南游玩,在桃花灼灼、清香绕人的桃花源中,遇见绛娘烹茶以待。夕阳西斜,崔护恋恋不舍回城,绛娘也魂牵梦萦。次年在桃花漫天飞舞的日子,崔护又来到城南。但不管他如何呼唤:“绛娘......绛娘......”,桃花依然却无人应答。崔护心如刀割,留诗一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无功而返、思来想去,他二度寻访。绛娘父亲道出绛娘因相思刚刚离去。绛娘用情至深、崔护痛彻心扉,真情感动上天。有情人终成眷属,绛娘在崔护怀抱中慢慢苏醒。在这里,茶是一位美丽的天使,更是上天派来的红娘。然而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唐代,无论是远在江南,还是近在终南山的清明春茶,都还没有到达长安城南,只有美丽可人的绛娘和如同绛娘般的秋茶,才会如此懂崔护。
诗人说秋日胜春朝,我也更爱秋天和秋茶。秋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秋天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比春色更撩人,比冬雪更让人向往。
清茶一杯论古今,壶中煮出不了情;我言秋茶胜春茶,便是知心最美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