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我的家乡英德市连江囗镇西洞村,割禾晒谷是采用地堂(晒谷场)练禾的方式。转眼间已经过去60多年,现在的年轻人不仅没有见过,甚至可能没有听说过。
在集体化时期,每个生产队都铺设有地堂,使用石灰、沙子弄成浆打(铺)的,一般有10至20厘米厚,还是比较坚固。地堂大小要根据生产队的需要而定,一般是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防止农户的鸡鸭等进地堂偷吃食物,还要离农户远一点点。地堂必须打得平整,但也要兼顾排水。地堂主要是生产队用来晒稻谷、麦子、花生等。我乡下老家的地堂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旁边还建有仓库,生产队的粮食晒干后,都会存放在仓库。
那个年代农业机械化不是很普及。因此,当年我们老家的农民还是采用古老的练禾方式脱谷。练禾在地堂进行,农民从稻田割稻子时,要一小把一小把扎好,然后又捆成一大捆挑到地堂里放好。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开始练禾。练禾就是用牛去踩稻子,让稻谷脱下来。
练禾一般在晚上进行,过程也是挺艰苦的。一是点亮汽油灯,那时我们农村还没有电灯,为了解决照明问题,就先点亮汽油灯,并将其高高地挂起来,这种灯需要打气,打一次可以用四至五小时。二是铺稻子,将割回来的稻子一小把一小把铺在地堂上,有稻谷那头向里,没有稻谷那头向外,要铺成一个10米左右的圆圈,稻子要摆二至三层、铺放平整。三是牵牛踩稻子,一般一组六至八头牛,每头牛的牛嘴还要戴上一个罩,不让它吃稻子叶,牛的中间有一个人牵住牛绳,让牛一个跟着一个转圈踩稻子,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转圈,转了几圈后又按逆时针方向转圈,尽量不要让牛踩相同的位置,一般二至三个小时休息一下,让牛也吃草、喝水。在练禾过程中牛拉屎拉尿时,会有专人接住。四是翻稻子,经牛踩过稻子后上层的稻谷脱了,但底下那层没有脱干净,就要重新将稻子按顺序翻过来,原来在底层的稻子铺在上面,上面的铺在下面,尔后按同样方法牵牛踩稻子。经过反复多次踩了以后,稻谷基本上就脱落了,练禾要到凌晨四五点才完成,天亮后清理干净禾秆,就可以晒稻谷了。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有一件事还是令我记忆犹新,且永远不会忘记。记得那天大人割了很多稻子和麦子回来,就一大捆一大捆竖着摆放在地堂,因为太多还来不及练完稻子。有一天晚上,我们一帮小孩就在堆稻子和麦子的地方玩躲猫猫、捉迷藏,在那里窜来窜去,正在玩得高兴时,突然我的眼睛被东西刺了一下,疼得不得了……在场的大伯看见后过来问我“怎么回事”,我说“眼睛好痛”,他就认真检查了我的眼睛,发现是一根麦子须刺入我的眼角里了,大伯细心轻轻地把麦子须拨了出来,才避免了我眼睛的伤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脱稻谷的方法也不断改进,后来就有了打禾桶、打谷机等,那种在地堂练禾的古老落后脱谷方式也再不使用了,稻子在田里脱粒后直接挑回来,大大方便了农民。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发展强大了,人民的生活好了,但我们还要厉行节约,不浪费每一粒米,养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要知道我们善良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出来的粮食真的不容易,真是“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