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草,正契合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不能选择生存的环境,安然扎根于贫瘠,虽然有时面对着人世间恶劣的环境,面对着电闪雷鸣、践踏和轻视,但始终保持不断进取、昂扬向上的姿态,努力地活出自己的风采。
牛筋草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遍布于乡下的山野小路、田头地角。像大多数常见的草本植物一样,牛筋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从不挑剔生长的环境,在很多不起眼的角落,常常出现它的身影,或者迎着晨曦,或者在落霞和晚风中静静伫立。
牛筋草能在记忆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它一直陪伴着我们小时候成长的时光,并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一些稚趣。
牛筋草通常长在田埂或小路边,它平凡,但很坚韧。即使经过无数的踩踏,仍然保持着昂扬的姿态,草尖总是努力向上,仿佛想触摸蓝天,迎接更多的阳光和雨露。
牛筋草韧性太强,以致牛都不怎么吃。想咬断它或者扯断它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咀嚼和消化更不容易。但这种草的名字却偏偏与牛有关,这很可能是因为它的质地,像牛筋一样坚韧。牛筋草通常会长到半米到一米高,在田埂地头,在乡间的小路边,一簇簇地冒出来,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而它非同一般的韧性,正好被一些调皮的孩子利用起来捉弄小伙伴。
童年时的小村子,村前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可以步行通往外面。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村田埂,是热闹的。不只在农忙时,热火朝天的抢收使田埂融入热闹的画面。而在农忙过后,家家户户开始饲养的鹅呀鸭呀,也要从田埂上摇摇摆摆经过,赶到不远处的小河里。而村外的一些陌生人,到本村走亲戚,或者借道经过村子到更远的地方去,也要从村前的田埂走过来。远远地,村里的老人小孩就在村口站定,辨认着来人,从过客肩挑手提的物件,猜测来人此行的目的。直至村里稀疏的狗吠声响起,目送着来人的背影离去,山村再次复归于平静。
村前田埂的热闹,还源于村里学童的走动。离村子不远处,有一所小学。学校与村子之间隔着弯弯曲曲的田埂。路程不远,大约15分钟的光景。上学的路上,要经过大片的田野,不同的季节展现不同的景象,还要蹚水或者跳过一条小河。15分钟的路程,可以不紧不慢地溜达,边走边玩,这时候,未泯的童心开始狂野起来。早上第一批去学校的学童走过田埂,有些调皮的顽童,回过头来把田埂两边的牛筋草绑起来,做成一个“草绊”,还精心伪装一番。后面总有那么几个粗心大意的冒失鬼,或者赖床晚起的,或者帮家里做家务耽误了时间的,急急忙忙地赶路,一不小心就被这些“草绊”绊倒在田埂上。这些“中招”的人心里愤愤不平,第二天就会学着别人的样子故伎重演,让别人也尝尝被绊倒的滋味,以得到心理补偿。这样反复下去,以致后来每个人看见牛筋草都会跳过去,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这可能是牛筋草带给孩子们唯一的乐趣,能让我们在数十载之后,还记得以前的荒唐趣事而掩嘴一笑。
牛筋草,正契合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不能选择生存的环境,安然扎根于贫瘠,虽然有时面对着人世间恶劣的环境,面对着电闪雷鸣、践踏和轻视,但始终保持不断进取、昂扬向上的姿态,努力地活出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