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小时候对于节日是没有任何概念的,但他唯一记得一个节——农历八月十五。那时,他也弄不清楚那天是中秋节,而称之为“月饼节”。 我可以接受“月饼节”这个独特的称谓,毕竟在一个吃货的世界里,以食品命名,显然更独到醒目。
“月饼节”创新发明的时候,是遥远的十几年前。那时父亲还健在,母亲在每一个节日里,能为我们一大家子煮上一桌好菜——红烧猪蹄、摊苕粉皮、炒折子粉、银鱼炒鸡蛋……当然,还少不了一锅浓浓的汤。母亲用烟火气息抚慰着我们的身心。那时的日常在今天看来真是满满的爱的味道,也是这余生再也无法复制的幸福。
最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是中秋节,别的节日吃完晚饭,我们会各自散去,唯独中秋是一定会留在老家的小院赏月。月光落在小院的一棵李树上,落在一棵山楂树上,落在一棵桂花树上,在影影绰绰的光斑里,我们喝茶聊天,享受着如梦如幻的感觉。
我不太喜欢吃甜食,在每一个中秋节里,我们家会备阳新有名的龙港月饼。龙港月饼比较大,外面一层密密麻麻的芝麻,掰开来不易掉渣,可能馅料用得实在,压制得瓷实。馅料中有红绿色的长条橘子皮,还有一小颗一小颗的冰糖,品尝起来,冰糖与牙齿相碰撞的“咯吱”声,让那种甜意从口腔直接蹿进了胃里。我记得父亲很喜欢吃龙港月饼,月亮的光辉洒落在父亲的身上,父亲一头白色的银发,不大的眼睛盛满笑意。他和三姐的共同话题特别多,退休后的他还惦记着税收的政策动向,有时也会聊到待遇问题。父亲总表现出知足常乐的态度,感叹党的政策好。
中秋节的月饼是必备的食品,随着商品的日益丰富,月饼的种类也多起来。五仁月饼刚上市的时候价格很贵。大哥特意从南宁带回一个比银盘还大的五仁月饼。那年中秋晚上,我们有事急着回家,父亲一吃完晚饭便催着母亲拿出五仁月饼来。拆开精美的包装盒,胖乎乎的儿子凑在月饼前,嘟囔着:“外婆,我太喜欢月饼节了!”母亲掰下好大一块给儿子,儿子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兴奋地告诉我,里面有牛肉干。我们每个人都分到了一块,我细细品尝着,发现五仁月饼里有核桃、杏仁、花生之类的坚果,还真有牛肉、火腿混杂其中,有点甜,但又有点咸。我不喜欢这种咸甜夹杂的味道。临走前,父亲又硬塞给我一大块,让我们拿回家慢慢吃。那晚的月亮照着我回家的路,我们走着,月亮跟在我们的后面追着。现在想一想,父母给予子女的爱,真像那一轮皎洁的圆月,总是伴随着我,悬挂在我的心头。就算父亲已经离去好多年,我还是能感受到他的爱从未消失,他还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着,待我跌倒不想爬起来的时候,抚慰着我。
现在,儿子陪在我身边过了很多个月饼节,他也许已经忘了这个由他发明的新名词,却在我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折痕。幸运的是,逐渐长大的孩子,知道母亲的不易。在中秋节里,他也会细心地挑出我喜欢吃的蛋黄月饼,那是我唯一爱吃的一款月饼。我们品着月饼,喝着味道醇香的红茶,聊着天,像极了曾经和父母在小院度过的温暖时光。
我们所住的高楼,离月亮似乎更近,月光洒在阳台的绿植上,洒在一棵还在开花的月季上,一切如常。那一刻,我眼中的月亮渐渐圆起来。我想,终究有一天,它会圆成十六夜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