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流水潺潺流逝,不知不觉又是中秋。今夜,丝丝凉风扑面而来,我和妻儿在阳台上赏月、品茶、吃月饼,在这颇有一番情调的享受中,感恩生活的丰醇。
抬头凝望那轮皓碧的月亮从高楼的缝隙中,轻盈地步上中天时,我便情不自禁地在这如梦如幻、似醉非醉的氛围里沉湎着。在这安谧的夜里,我的身心仿佛融化在这祥和、宁静的世界。就在此时,王建的一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诗句突然在脑际浮现,于是,深藏心底的乡思便如这如银的月光一样涓涓地漫过心头,将我的身心浸淫着。
我的故乡是个小地方,那里既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楼阁亭廊,有的只是平淡无奇的田园风光。想着故乡宅旁那棵桑葚和几棵番石榴,铺着崎岖不平的黄蜡石的小巷两旁墙壁上爬满的青苔;想着故乡那碧绿的柑园、可爱的牲灵、芬芳的泥土;想着故乡村头那棵高大魁梧的老榕树,犹如髦曲飘拂的长须般的枝叶,像团团绿云浮在半空中;想着那宛如一条碧绿的飘带一样,环绕着我的故乡的红水河,曾带给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月是故乡明。记忆中,故乡的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有拜月的习俗。中秋拜月,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说拜月,其实是指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称为月娘。拜月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拜月的习俗起源于何时,为什么家乡人要虔诚跪拜月神?儿时的我们可不管那么多,只知道拜月后,有甜茶喝,有月饼、“书册糕”和各种水果吃。因此,老早就扳起手指头盼着中秋夜晚的来临。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吃月饼是潮汕人过中秋的一个重要的习俗。潮汕人制作月饼,不单用来拜月,更是相互馈赠亲朋好友,加深彼此感情的好习俗。明朝陈天资云:“八月十五日,人家儿女,于月下设糕饼果品衣环之物,类月而拜,以请月姑。”清嘉庆《澄海县志》曰:“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士庶家以月饼相馈。”清光绪《海阳县志》载:中秋“制团圆饼,号‘月饼’”。潮人制作的月饼,称为潮式月饼,本地人叫朥饼。潮式月饼按其馅料不同,可分为绿豆沙月饼、乌豆沙月饼、水晶月饼、芋泥月饼和双烹月饼等不同品种。它以其香甜、脆软、肥而不腻而驰名海内外,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五种风味系列饼食之一。
中秋这天傍晚,大人们祭拜祖先后,当月亮从东南方露出她朦胧的脸庞,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催促大人拜月了。于是,大人们便摆好八仙桌,先在供桌前摆上香炉,再用各种盘子放上拜月的供品,有的放着各种花样的月饼和“书册糕”,有的放着林檎、梨子、苹果、柚子、石榴等五种水果,摆着三只洁白干净的杯子,斟满甜茶。已经读书的小孩会拿出刚分到的课本、没用过的笔和作业本放到八仙桌上拜月,祈求月亮娘娘保佑读书聪明。
长大后,我才知道中秋拜月,是故乡人对亲人思念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拜月是托明月传递思乡、思亲的浓浓情思。正如苏轼所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皓月当空,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童年拜月的场景,烧塔的趣味,我的心中有一股汹涌的潮水在翻腾,于是,一边拿起手机给在故乡的母亲打个电话,与母亲聊起童年时,能在中秋吃上月饼的那种说不出的喜悦,同时,让妻子烧水,煮一轮故乡的明月泡茶,淡淡地品味,慢慢地回忆,在心底深处浮现的就是故乡月下那一朵朵开得火红绚丽的金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