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锅菜本为乡俗中一家一户群聚就餐而做的一锅菜,在乡情浓郁的家乡冀南,却是上得了席面的一道菜。谁家娶媳妇办大席,都少不了这道菜。
大锅菜,家乡称熬菜。这由来已久的传统熬菜,做起来简简单单,轻轻快快,不像大家闺秀,细致地描一下眉角,再对着镜子非要找到一根没有顺绺的发丝来。支起一口大锅,放入切好的白菜、豆腐、粉条和肉块等,出锅便成。大锅菜的好味道好风情,也就在这口熏黑了底的大锅上。若没了大锅,换作小炒,同是加入一致的食材,即便海鲜山珍,也迥然失去了简洁的乡韵,连同庄稼人的豪爽和粗犷。菜的味道上,也走丢了乡间浓重的烟火味儿。
有乡亲操办婚事了,请来的厨子师傅一个个面色喜悦,他们先向主人粗嗓门道喜恭贺,举办婚礼的这家长辈,扬手扔过几盒寓意吉祥的红色外包装香烟,厨子师傅转身就去准备忙自己的活计了。院子和门前空地儿是大锅熬菜选址的地方,厨子师傅找来砖块或土坯,掉了角的半块砖头在这里也能用上排场。先在地上画个适中的圆痕,和些稀泥,说话间锅灶垒好了,一口熬菜的大锅稳稳当当坐在了砖灶架上。这些厨子师傅个个都是豪爽的人,出力的活儿,笨活儿,重活儿,就当一场酒给喝了,垒锅灶这点小活计,当然不是个事儿。
中午临近了,闹喜的亲戚朋友挤满婚礼现场,小小的农家院落一阵阵嬉笑和欢庆。厨子师傅顾不得说笑逗闹,只一门心思备料、切菜,并合算着一二百口人的宴事。师傅们把大锅熬菜的主料白菜、卤水豆腐、粉条等准备在案板上,一旁还有一大盆切好的肉块。掌勺的师傅往热油大锅内,倒入一大碗切碎的生姜、葱花,还有花椒、大料,佐以浓酱油、豆瓣酱,半盆猪肉也紧随入锅。大锅“喳、喳”发出声响,并窜出扑鼻的肉香。肉熟到七八分,一大筐切好的白菜下入锅内,师傅翻动几下,大火将猪肉汁慢慢吸入白菜,再放进卤水豆腐、粉条,注些水,盖上大锅盖,烧柴师傅就叼着烟卷,静下心来往灶膛送柴了。
迎接新娘的队伍来了,顷刻间,鞭炮声在门前响起,狂热的人沸声也一同合欢。新娘子迎下轿,亲戚上前献礼,新郎新娘在一片喜气中拜天地入洞房,热闹的婚礼仪式办得欢欢喜喜,祥和多彩。
开席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大锅熬菜摆上席桌。这简简单单的大锅熬菜,在家乡习俗婚礼上,述说着浓浓的乡情、欢乐和朴实。
大锅菜,沿袭着冀南百姓的醇实,承载着家乡的民风。这久远的民俗文化,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