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金秋时节,菊香四溢,也正是螃蟹肉肥味美之际。古代文人雅士,吃货多多,画蟹者亦多。吃螃蟹,品美酒,赏蟹画,不亦乐乎。
最早古人吃蟹,是最看重蟹螯的。晋朝大酒鬼毕卓说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了一生足矣。”而第一个吃蟹黄出名的人,叫刘承勋,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小儿子,一见到螃蟹,就捡圆壳胖蟹掰开吃蟹黄。人问:“蟹黄好吃吗?大家不都吃蟹螯吗?”刘承勋正吃得满嘴流油,答道:“十万个蟹螯,也顶不上一个蟹黄。”这句话让蟹黄走红了,刘承勋也得了个外号,叫“黄大”。明代的李渔一餐能吃掉二三十个螃蟹,简直是螃蟹的噩梦。李渔对螃蟹之痴狂,无以复加,他称秋天为“蟹秋”,还要备下“蟹瓮”和“蟹酿”,来腌制“蟹糟”——大概就是醉螃蟹吧,是冬天吃的,而操办这一切的小丫环,则被他称为“蟹奴”。他夸赞螃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是色香味三者的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后人能与李渔比肩的,可能就是画家徐悲鸿了,徐悲鸿说过:“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见了冤家不要命。”
蟹,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是文人墨客笔端的题材,尤其是我国历代不少画家以蟹为绘画对象,留下了许多蟹画佳作,让人品赏不已。画家笔下的蟹,或墨色淋漓,或浓淡相宜,更兼附有题跋,或诗或文,情趣盎然,诉说着文人的得意与失意,讽刺与自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幅明代徐渭《黄甲图》,徐渭是泼墨大写意画派开山鼻祖,青藤画派的创始人,对后世画坛影响极大。画作绘肥阔的荷叶已开始疏落,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笔墨奔放,构图简洁洗练,布局清新奇巧。右上有徐渭题诗:“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这幅画有讽刺进士甲科的意味,是藉着螃蟹粗鲁横行的形象,来嘲讽那些胸无点墨、世人不耻,但却能依靠关系或金钱金榜题名的人。
蟹有四名,以其横行,曰螃蟹;以其行声,曰郭索;以其外骨,曰介士;以其内空,曰无肠。明代沈周有一幅《郭索图》,绘一螃蟹双螯钳着一根芦穗,八爪横行,瞪着的双目下是一个圆圆的背甲,上面的双凹就像撅着的嘴,使得整只螃蟹看上去倒像一张人的脸,无奈之中又有几分滑稽。画家自题诗云:“郭索郭索,还用草缚。不敢横行,沙水夜落。”
清代郎葆辰,以水墨画蟹著称于世,时人谓之郎螃蟹。他为人耿直,性情洒脱,佳作很多,笔下的螃蟹形神兼备,且喜欢在蟹画上题诗,诗画交融,更添蟹画之意趣。他画过一幅《蟹菊图》,蟹三四只,秋菊一两株,菊花灿然。并在画上题诗:“东篱霜冷菊黄初,斗酒双螯小醉时。若使季鹰知此味,秋风应不忆鲈鱼。”画作中,郎葆辰把“持螯饮酒赏菊”,与晋人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引用于诗中,既扣住了“秋风起,蟹脚肥;菊花开,闻蟹来”的时令特点,极言螃蟹之美味,又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的野逸之心。可见,蟹中有美味,蟹中有情趣,蟹中亦有志趣。仔细赏画吟诗,顿有余音绕梁之妙,回味无穷。
郑板桥有一首《题蟹》诗:“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从题诗来看,他托物寓意,讽刺那些横行霸道者、腹内空空者,纵使曾经横行四野、威风凛凛,最终,还是难免要做别人的下酒之物。他是在借螃蟹警世:莫横行,要腹中有物。
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以画虫鱼闻名于世,螃蟹也是其善画者之一。白石老人所画之蟹,可谓独领风骚,物理、物情、物态三者俱佳,常独出机杼,画出人意料之螃蟹。抗战初期,敌伪分子常以买画为名,骚扰白石老人;白石老人又不愿与之交往,于是,画了一幅《螃蟹图》,贴于门上,画面一群螃蟹,从倾倒的竹笼中纷然爬出,颠倒纵横,并有题诗云:“老年画法没来由,别有西风笔底秋。沧海扬尘洞庭涸,看君行到几时休。”挂于门上,以此嘲讽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