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大冶市大箕镇曹家晚村,有两乘风车:一乘系实物,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伫立在一陈列馆院内,与院外那棵已浓缩为雕塑的古松柏一起,向前来这里瞻仰的人们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另一乘系古铜色雕塑,巍然耸立在村口一处绿地,两侧两名正在扬稻劳作的村民维妙维肖。凝望着这两乘风车,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当年的农耕文化时代。
这里所说的风车,在鄂东南农村称之为风扇,又名转式扬谷扇。它是利用空气流动原理,以人力为动力源,扬谷除尘的实木工具,是农家助手和粮食入仓、加工的重要农具之一。尽管扬谷除尘还可使用掀式扬谷法、簸谷法和筛谷法等,但这些方法都不如用风车扇即转式扬谷法效果好。宋代诗人梅尧臣有诗云:“白扇非团扇,每来场圃见。因风吹糠籺,编竹破筠箭。任从高下手,不为暄寒变。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言倦。”诗中,诗人将风车“因风吹糠籺”的功能、“去粗而得精”的执着和“持之莫言倦”的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
但风车从不居功自傲,更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丁是丁卯是卯,实事求是,始终保持自己的风骨,对企图混进稻谷、大米、麦粒中的秕谷、稗、草、糠、麸和尘埃绝不留情,且借助扇叶所产生的强大风力,将这些不宜吃的杂质从稻、米、麦粒中彻底分开,并通过风车尾部的大风口全部驱逐出来,只有真正的粮食才得以在它的精心呵护下,通过下面的漏斗漏下,装满一只只箩筐,进而堆满粮仓,为人们提供干净、健康的粮食。
生产队每年上交给国家的公粮,若稻谷、小麦的比重达不到国营粮店规定的征收标准,粮店会让送粮者将粮食在粮店的晒场上就地晾干,再用风车将它们重新过滤一遍。这时的风车更会忠实地履行自身的神圣职责,为进入国家粮仓的公粮守住最后一道关口。
风车无私无畏、忠于职守的风骨,无不令人肃然起敬,也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