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父亲当时在潮州汉剧团当团长,在队里拉二胡、打鼓,也就是当“戏先生”。太爷爷平时爱看老剧本,看古人的书。小时候爷爷在太爷爷的影响下,从小就在耳濡目染中爱读书,特别是爱读古人的书。
爷爷小时候,巷头林家的老师发现他的学习天赋,在老师的劝说下,爷爷在还没到上学年龄的时候就去读了书。上学时他总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后来在历次升学考试中表现优异,考进当时的潮安一中,也就是现在的潮州金中。那时候爷爷成了家里第一个有机会考上大学的人。那年高考之后,爷爷感觉自己发挥不错,家里满怀即将诞生第一位大学生的喜悦。
但是,事情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爷爷高考时正值上世纪60年代,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爷爷失去了进入大学的机会。正当所有人为这个结果感到痛苦和失望时,有人来通知爷爷,当地教育部门安排他去当代课老师。于是,19岁的爷爷成为一名小学四年级的代课老师。
此后的岁月里,爷爷在教学方面逐渐显露出才能,并且一路坦途。在县里教了两年书之后,爷爷就被调到市里的小学当级长,负责小学五年新学制的试点推行;在教了近10年小学之后,被调到了初中教书,并被中学里的各部门争相调用。后来,从级长升为教导主任,又从教导主任升为副校长。
爷爷常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现在的学习充实是为了将来立足于社会。爷爷还常说古人的书不可不读,因为古今道通一体。曾经有学生问过他,“你把很多古人的书读那么多遍,你不会厌倦吗?”他说:“书常读常新,世间的情理就是那么多,看懂了一条,其他的也是大同小异了。”
爷爷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兢兢业业,终获桃李满天下。
如今的爷爷年事已高,虽因长期写教学方案和抬臂写黑板字,导致了肩周炎,还因日复一日地讲课发声导致了喉咙不适,但每当看到他的学生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他就饱含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