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当代作家兼美食家陆文夫的话说,我是个“吃主儿”,平素喜欢做菜,虽未得名师大厨真传,属于野路子、草根族,却爱琢磨,自得其妙,自得其乐,从中品悟出了不少体会。
先说素菜。俗话说:“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在菜蔬之中,青菜是当家菜是保健菜,四季可种,一年吃到头,平时餐桌中须臾离不了。如何烹调?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饮馔部》中云:“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为最大化体现素菜的清爽、素洁、馨香、鲜脆,烧制时就要火旺、料简、快捷,先要把火调旺,烈焰腾腾,红炉生辉,烹时急如湍流,快似脱弦,收放自如,绝不拖泥带水,有时打两个滚儿,“断生”即可。曾闻乡间土厨子烧素菜,貌似半生不熟,待伙计端着走一段路,上到桌上,火候恰恰好,清鲜爽脆,令客人齿颊留香。
再说荤食。我主要做炖菜,炖鸡炖肉炖鱼。以红烧肉炖干豆角为例,肉要五花肉,层次越多越优,改成大方块,先添油加料,急火爆炒,以不炒出油为佳,然后大火猛炖,咕嘟嘟、咕嘟嘟,最后添加发泡好的干豆角,再小火慢煮,咕咕嘟嘟、咕咕嘟嘟,耐住性子慢慢熬煮,这样才入味才出味。北宋大吃货苏东坡在《猪肉颂》里,提到了慢炖之妙,他说:“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老作家汪曾祺也曾言,不能太过急躁,好事都在后头,他把炖菜比喻成“慢煮生活”。咂摸咂摸,确是这回事。
最后说说火锅。这里指的当然是家庭火锅。以我的经验,功夫不在火上,亦不在什么锅上,功夫在其外。几样十几样主菜、配菜,甚至调料,都要事先备好,马虎不得。羊肉、牛肉或者其他肉食,要趁鲜片成薄片,或削切成卷儿,放于盘中;海鲜、山珍或干货,要事先发好、焯好;清鲜蔬菜要择洗干净,水汪汪、鲜灵灵,才好看才诱人;至于佐料,红汤、白汤,各色调品,都要准备齐全。火锅点燃后,添加汤料,才能不紧不慢,该涮就涮,该烫就烫,该煮就煮,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长,大快朵颐。
细细琢磨,烧菜也喻人生,不同的烹饪之法对应不同年龄段的处世之道。烧青菜就像年轻时做事,快推快进,雷厉风行,干净麻利快,追求的是至真至简,是激情与速度;炖肉食宛如中年时处事,稳扎稳打,慢中推进,慢工出巧匠,追求的是至精至善,是完美与品质;涮火锅仿佛年老时行事,慢条斯理,从容不迫,聪明糊涂心,追求的是有章有法,是人生的厚味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