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到了立冬,冬天的影子还有些模糊,那么到了小雪,寒冷的冬天才算真正到来。
小雪是冬天的第二个节气,与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元代理学家吴澄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明代王象晋也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些都概括了小雪节气的气候特点。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抢先感知小雪节气的莫过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飞禽了。小雪之后,许多生灵迫不及待地躲藏起来,好像要给那漫天飞扬的雪花和呼啸的北风,预留下一片广袤的天地;落叶纷飞,野草枯黄,山岭消瘦,一望无垠的田野满是萧瑟的景象;太阳也收起最后的温暖,远远地站在天边,默默地俯瞰大地。
“小雪到,冬始俏。”雪是冬天的使者,那晶莹剔透的“雪”,在前面添了个“小”字,更显娇俏可爱。难怪到了小雪时节,古代诗人词客都会诗兴勃发,或借雪抒情,或因雪生情,将小雪写得诗意盎然。唐代戴叔伦的《小雪》诗曰:“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那飞舞的雪花让人百看不厌,更多的就像素蝶一样消失在山林中;愁上眉梢的诗人独坐窗前,望着片片飞落的雪花,感觉寒意渐浓。对于唐代诗人陈羽来说,小雪的景色可不是用来伤感的,他在《夜泊荆溪》中写道:“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诗人夜宿舟中,醒来后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小雪停了,天气放晴,芦叶暗了许多,水波急促,鹤声嘶嘶。在孤舟上歇了一夜,眼看着山头月亮落到溪水下面。虽然有点寒冷,但景色真是美极了。“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簌簌洒窗扉。”宋代释善珍的这首《小雪》,则细腻地描摹了小雪独特的美。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倘若说在古诗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悠远的诗意,那么重温这些与小雪有关的民谚,就如同泥土的芬芳,带给我们的是亲近之感。“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小雪到了天气冷,晒晒太阳猫猫冬。”等等。这些妙趣横生的谚语,尽管受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表述不一,但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精神财富。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不仅标志着天气的变化,同时也蕴含着诸多传统风俗,而腌制、风干各种蔬菜和鸡鸭鱼肉等,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每到这个季节,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一夜之间,大街小巷、村头院内,随处可见一串串、一排排香肠、腊肉、咸鱼等美味,煞是诱人。除此之外,北方还有进补牛羊肉、吃糖炒栗子和烤红薯等习俗,南方则有酿酒和吃糍粑、汤圆、年糕等传统。这些带有乡土气息的习俗,是小雪节气烙在你我记忆里永远抹不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