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温暖有时来源于一道美食,有时是午后的那抹暖阳和一杯清茶。围炉煮茶也好,围灶烹饪也罢,都是一种味觉的体验和享受。吃在冬季,补在冬季,属于冬季的各式菜品中除了常规的炒菜外,还有最大程度保留了菜品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的各式蒸菜。蒸菜里最熟悉的味道是粉蒸肉的鲜香,起初那也是小时候唇齿留香的味道。美食不问出处,在大街小巷里,即便是曾经低矮的小砖瓦房里,也能流淌出美食沁人心脾的香味。
前不久,小区的社区食堂开业了,傍晚时分人头攒动,居民们满心欢喜地在干净明亮的食品展示台前精心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饭菜。台面上一份份的小碗菜色香味俱全,红橙黄绿颜色搭配得十分可人,让人一看垂涎欲滴,而其间最受欢迎的当属小碗粉蒸肉了,一眨眼的工夫就被抢购完了。记忆里粉蒸肉都是出自长辈之手。童年在奶奶家低矮的平房里,小小的煤炉上总是用文火蒸着一碗香喷喷的粉蒸肉,咕噜噜的水响声伴着酣然入睡。第二天,奶奶最后一个端出来的压轴大菜就是一大碗粉蒸肉,我和表弟表妹围在饭桌前,用勺子各自挖上一大勺堆在香喷喷的米饭上面,或者干脆和米饭掺和在一起一搅拌,大口食之,满嘴肉香。
粉蒸肉做起来工艺并不复杂,淋上调料汁,细火慢蒸便是,但相同的食材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也是各有千秋的。程序到位,步骤到堂只是表面工作,一道菜的灵魂永远都是掌握在烹饪者的手中。在粉蒸肉的烹饪中,有的人喜欢买全料的蒸肉粉,有的人喜欢买黄石本地产的原味蒸肉粉,还有的喜欢用自己做的纯手工的米粉。我看过奶奶做的粉蒸肉,她提着竹篮,牵着我的手,去家门口的菜市场挑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回家后将肉洗净切成块状,用酱油料酒将肉腌制一段时间,再拌上香香的米粉,用一个大的黄瓷碗装起来,往铝锅里注满水,再用小煤炉文火蒸,直到粉蒸肉冒出油香。往往第一餐吃不完的,第二餐再蒸,越蒸越香。
前不久下乡,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蒸菜端上桌时,又勾起了我对儿时粉蒸肉的回忆。所不同的是,老家的粉蒸肉表面是肉碗底垫着土豆、藕、红薯,吃在嘴里肉有肉的香,素食有素食的软糯香甜。特别是春节,家家户户都置办起了满桌的酒席,静候客人到来。大家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吃的肉多半是一碗碗蒸菜,有粉蒸五花肉、粉蒸排骨和粉蒸鱼。大家吃着蒸菜,喝着家乡酿酒,满屋子都暖洋洋的。
这两天气温下降,我于是亲自动手尝试做粉蒸肉,可怎么都做不出长辈们的味道,不是食材调得太稀了,就是调得太干了或者就是油少了。手艺是需要时间来传承的,技艺也是需要工夫来打磨的。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一道菜,温暖的厨房里定会热气升腾、蒸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