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个茶迷。他对茶的喜爱,源于早年踢足球的经历。刚上班的那些年,先生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无论是校内各院系比赛,还是各学校之间比赛,都能见到他奔跑的身影。下场时的大汗淋漓和疲惫,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只要儿子赛后回家,父亲就会立刻泡上一壶茶,外加几块饼干,端到儿子面前。那时,先生的父亲在一家文化单位工作,非常喜欢喝茶,家里也经常备一些茶,招待来访的客人和朋友。在父亲的影响下,慢慢地,先生也养成了爱喝茶的习惯,并且一直坚持至今。闲来无事,先生就会钻进书房,泡上一壶热茶,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在浓浓的茶香、暖暖的墨香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这已成为印在我心中的一道风景!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先生研读其中,也陶醉其中,一本《茶经解读》,先生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从茶树的种植到茶叶的品种和功效,从茶叶的采摘到加工、储存和包装,从鉴茶到泡茶、品茶……关于茶文化的很多知识,从他的口中讲出来,总是那么韵味十足。
中国茶文化具有丰富的知识体系,非常注重茶叶的品质、水温的控制、器具的选择以及泡茶的技法、品茶的艺术等要素的有机统一。如果说,好茶、好水、好器具是重要的“硬件”,那么娴熟的泡茶技法、品茶的艺术则是不可或缺的“软件”,或者说,是比“硬件”更重要的“软件”。先生对此深信不疑,一直在努力探索着、实践着。
我曾经认真地观察先生泡茶。每到这时,他总是先在茶桌前坐定,然后用茶匙轻轻地舀起茶叶,缓缓倒入小茶壶里,看一看,轻轻晃动几下。再将烧开后稍加冷却的水拉出长长的水线,倒入薄薄的小茶壶中,让水淋润茶叶。接着盖紧茶壶盖儿,通过“闷”来醒茶。待茶叶稍微舒展,去掉表面附着物后,立刻将水倒掉。润茶完成后,第一泡茶开始,先生认真地注水,再认真地盖上壶盖儿,不同的是,这一次壶盖儿是半开的。当他再次打开壶盖儿、端起茶壶时,温和的茶汁便从小茶壶嘴儿中缓缓流出。在醇厚、安谧的氛围中,茶的色香味就这样完全表现出来了。先生喜欢喝绿茶,而且是原茶,最多一次做过“八泡”。“八泡有余味”,对于泡茶的这般境界,先生也赞同,还强调说,多泡几次,才不浪费。
我也曾认真地问过先生,为什么泡茶前要先坐下来静一静?先生告诉我,泡茶技法的练习,就像练习书法一样,需要凝心聚气。心正身正,方能心手一致,泡出来的茶才能清澈、平和。我内心不禁感叹,泡茶还真是一项功夫!
对于品茶,先生既喜欢一个人时的孤寂宁静,也喜欢以茶会友、侃侃而谈的热闹欢畅。在先生和他的朋友眼中,品茶是爱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也是一件大事。品茶,品的不仅是茶味,更是深情!茶浓,情更浓。所以,他们非常讲究品茶的仪式感。品茶时,点心尤其甜点必不可少,干果更是种类丰富,还要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兴致高时,他们还会举行敬茶礼,优雅地表达尊敬、诚心和善意!我非常欣赏他们这种以茶代酒的交往方式,既能深切感受悠长的茶韵所呈现的情调和境界,又能把弘扬传统美德和避免奢侈浪费结合在一起,真是达到了一种智慧和觉悟。
先生常说,茶的魅力不仅在其形,在其色,在其味,还在于从茶的不平凡经历及其蕴藏的丰富内涵中悟出的人生道理。“茶理亦即做人之道”“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在先生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先生已年过半百,在过往的岁月中经历太多的不易和艰辛,仍然坚强地走过来,身边的朋友也像滚雪球那样越来越多,这不仅是因为他从品茶中学会了坚持和乐观,从挫折中获得了智慧和勇气,而且还因为他懂得为自己、为别人留有余地。特别是当人生处于转折点时,先生懂得适时地放弃,并且作出明智的选择。岁月的长河汹涌奔腾,能够“静水无波”,已是弥足珍贵!
我天生性急,“定下来”一直是我的追求。先生深知我的想法,经常给我讲茶文化知识,积极引导我喝茶。而且一有空儿,先生就会得意地卖弄他的宝贝“茶道”,还故意不时地瞧瞧我,眼里充满骄傲与自豪。我心里清楚,先生是想通过茶文化来浸润我的性情。不知不觉中,我开始对茶文化产生兴趣,对茶充满向往之情。在先生的带动下,更确切地说,是为了回报先生这份心意,从来没有喝茶习惯的我,也开始尝试着喝茶。虽未深得其中之文化要义,但喝茶已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牵动着我在惬意与美好的情境中慢慢走近茶的深邃。
当我再次投入忙碌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已是满心茶香,带着一身的轻松和愉悦!
先生是我的榜样!感谢先生,我深爱你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