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喜欢集邮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是其中的一位。
读小学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花花绿绿的邮票吸引,便喜欢将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浸泡、晾干、贴在笔记本里,时不时会拿出来欣赏,打发课外时间。而我真正感受集邮乐趣和热爱集邮,还是在广东两阳中学(简称“两中”)读高中时的集邮经历。
也许是机缘巧合,高中时我的同桌林善喜,是我在阳江一中读初中时认识而不熟悉的隔离班同学和南郊足球场上的球友。在日常交谈中,我发现善喜同学也爱好集邮,同时还是阳江县集邮协会的首批会员。我俩除了上课,一起踢足球外,平时谈论、交流最多的是邮票话题,有时上课还会忍不住打开书桌面板,挡住老师的视线,在底下相互交换邮票欣赏和窃窃私语交流。也许是共同爱好的缘故,我俩成了髻山脚下形影不离的小伙伴。
我俩爱好集邮也成了同学间的新鲜事。有一次课间休息,班上经常和海员亲戚通信的同学把一枚邮票给我,恰好被另一位女同学看见,她说,这个邮票已经寄过信了,没有用,你还要它干什么?我笑着对她说,我爱好收集邮票,邮票不单颜色很好看,还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知识呢。比如,我手里的这枚邮票,它一套共有4枚,这是其中的第四枚,面值80分。1985年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为纪念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邮电部特别发行了这套纪念邮票。你看这枚志号J113(4-4)邮票名为“航海史上的壮举”。画面是郑和到达东非的情形。根据史书记载,郑和船队曾到过属于非洲地区的有十剌哇、竹箭、木骨都东、麻林、剌撒、孙剌等国。这枚邮票选用了夜景作为背景,皓月当空,祥云瑞霭,一派月明风清的胜景,非洲人民正载歌载舞欢迎东方的使者。说话间,我从书包里拿出另外的3张信销票,摆在一起,一幅微型郑和下西洋壮举图,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位爱好美术的“大画家”同学看了投来羡慕的眼光说,这套邮票采取工笔重彩的中国画法,富于民族特色,充分表现了题材的意境,很有艺术性。原来,集邮可以收集到这么精美的邮票,还可以学到这么多的知识。怪不得有这么多人会喜欢集邮。
我喜欢集邮的消息在学校传了开来,有时会有相识和不相识的同学,赠送一些用过邮票和询问一些集邮方面的问题。遇上同样爱好集邮的同学,便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大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直到高三时,学校里集邮的同学也渐渐多了起来,集邮也成了同学们课余谈论的一个话题。经善喜同学的介绍,我也加入了阳江县集邮协会,认识了不少集邮前辈和专家,参加了多次喜闻乐见的集邮活动,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随着学生集邮人数不断增加,县邮协和教育部门有意推动集邮列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加以引导和促进,活跃学校文化。乘着这股春风,当时的年轻教师谭旭日、善喜同学和我都向当时县邮协负责人柳荣畅同志汇报了准备成立“广东两阳中学集邮协会”的想法,得到了教育部门、县邮协和学校的大力支持。阮世伦校长还指定学校团委书记林热爱老师和谭旭日老师负责组织协调成立协会事宜。在县邮协的支持、辅导和谭旭日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我和善喜等同学开展了成立协会的筹备工作。
经过几个月紧张筹备,广东两阳中学集邮分会于1986年6月1日正式成立,聘请了校长阮世伦为名誉会长,谭旭日老师担任集邮分会会长,林热爱老师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成立大会上,阮世伦校长说,我校集邮分会的成立,将有助于学校学生增长知识,它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将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当时,阳江县集邮协会副会长李惠民、枊荣畅同志也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贺分会的成立。同时,在县邮协和学校大力支持下,我和善喜等同学于1986年12月15日在学校图书馆举办了首届邮票展览,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参观,阳江县第三中学等学校、单位也组织集邮爱好者前来参观。特别激动的是,邮展期间,全国著名集邮家、广东集邮前辈蔡浩强、许率真也亲临现场祝贺、点评展品和指导开展集邮工作,鼓励分会多开展课外活动,发挥集邮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增进友谊的作用,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使集邮活动成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集邮前辈亲临学校集邮活动,这在当时的县级中学是一件少有的大喜事。
县邮协、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学校的大力支持,集邮前辈的鼓励,无疑为集邮分会开展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后来,在谭旭日和林热爱两位老师的具体组织、指导下,分会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出版了分会会刊《髻山邮花》,报道新邮发行和分会活动信息,介绍集邮知识,分享邮票鉴赏心得等,这份刻版油印的小邮刊,成了同学们喜欢集邮的入门读物;结合学校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分会印制的相关邮品,成了同学喜爱的集邮品;举办集邮讲座,邀请集邮专家和前辈传经送宝,开辟了同学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新渠道;开展集邮座谈会,交流集邮心得体会,探讨正确处理学习与集邮关系等,成了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新形式。一时间,学校集邮活动如火如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引了不少同学入会,分会成为了学校最活跃的社团之一。特别是具有“两中”特色的纪念封和明信片,更成为同学们与同学、亲友通信的首选,一时洛阳纸贵,一枚难求。
得益于学校集邮活动的学习和实践,不久,林善喜等一批同学在集邮界崭露头角。林善喜作为代表广东省的3名选手之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邮票上科学文化知识竞赛》邀请赛;多名同学在县、市、省集邮刊物发表文章;我也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刊《集邮通信》上发表了小文章。广东两阳中学集邮分会由此得到县教育部门、县邮协和有关单位的表扬,还被评为县集邮先进单位。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我们已经毕业37周年。在“两中”的这段集邮经历,让我真正领略了集邮的乐趣,成为髻山下青春岁月的难忘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