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长春正式进入地铁时代。我无数次乘坐长春的地铁出行,感受它的快捷、经济、绿色、安全。
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去北京出差,特地和同事去坐了回地铁。当长长的扶梯将我带入地铁站台的时候,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宽阔的站台、整洁的环境、井然的人流、轰鸣的列车,无不透露着大都市的现代气息,让人感到新奇与震撼。第一次乘坐地铁,不禁心生慨叹和自豪感,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真是无所不能。我梦想着家乡长春也能早日加入地铁城市之列。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长春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出行效率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为此,长春加快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布局和发展。
2002年10月30日,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原轻轨1号线)开通运营,这是长春市首条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也是中国内地首条开通运营的轻轨线路。但和地铁相比,轻轨行驶速度慢,载客量小,广大市民还是盼望长春能早日修建地铁。
我曾想过,明明是长春市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为什么叫3号线呢?后来细究才知道,1号线和2号线是为地铁预留的。这让我对家乡开通地铁的期盼更加踏实了。
2011年6月30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项万众瞩目的民生工程,终于在2016年9月30日试通车,2017年6月30日开通试运营(长春站除外)。自此,长春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营那天一大早,许多春城市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四面八方赶来试乘咱长春自己的地铁。大家聚集在地铁站内外,拍照留念,交流感受,喜悦的心情洋溢在脸上,就像在欢庆一个盛大的节日。8点整,市民孟宪荣在人民广场站通过自助售票机购票率先登上地铁列车,有幸成为长春“地铁时代”的第一位乘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高兴地说:“我家住在八里堡,知道地铁通车,一大早我就出来了,七点半就在人民广场等着了,我是专门过来体验的,真开心能买到第一张地铁票!”许多市民和孟宪荣一样,并不为出行,都是专为来体验的。在北环城路站,一位67岁的大姐5点20分就从家里出来了,特意带了四套衣服,每到一站就换一套衣服拍几张照片,脸上一直漾着微笑。在红嘴子站,一位72岁的老大爷一次性购买了50张地铁票,分送给亲朋好友做纪念。
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极大地提高了长春的城市速度和市民的幸福指数。
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运营,也让我特别兴奋,但由于工作关系,通车当天我不能去试乘,很是遗憾。于是,在通车的头一天早上,我特意赶去轨道交通1号线人民广场站,用手机拍了不少照片,并配文“长春地铁,幸福期待!”,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以表达并分享自己心潮澎湃的喜悦之情。
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后不久的一个周日,我和爱人要去参加朋友的孩子在会展中心举办的婚礼,特意选择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然后在卫星广场站换乘轨道交通3号线,终于体验了一回家乡的地铁。在人民广场站上车出发,从乘扶梯进入地下到浏览主题文化墙,从购票候车乘车到感受车厢氛围,新奇、兴奋、激动的心情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前行。地铁真的好快,每一站每一处都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已经到了卫星广场站。下车时,我们一家仍恋恋不舍地一步三回头。不是我们少见多怪,而是对家乡的地铁倾注了太多的关注、太多的爱。坐上家乡的地铁,那心情就像乔迁住进新房子一样,看哪都亲切,看哪都欢喜。
轨道交通1号线各车站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长春的特色文化元素,除长春站北站、长春站外,其余13座车站都结合地域文化,设有不同风格的主题文化墙。这些地下艺术长廊通过对生活记忆、汽车记忆、工业记忆、童年记忆、冰雪记忆等主题的精美呈现,巧妙地串联起长春的历史与今天,既有时间深处的沧桑往事,又有时代交汇的清晰印记,让市民在享受现代化公共交通工具轻松出行的同时,又可感受到长春别具风格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分享这座城市200多年历史的文化魅力。
在轨道交通1号线上运行的列车叫“小雪豹”,是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发制造的,据说可以在零下35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正常运行,“小雪豹”的铝合金车体使得它成为国内最轻的地铁列车,更加省电节能。家乡的地铁线上跑着咱家乡企业生产的列车,让我更加引以为豪。长春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和“科技城”,果然名不虚传。
相较于有轨电车、轻轨等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地铁的出行效率是最高的。有人专门做过对比,从长春火车站到卫星广场,早高峰期间驾驶私家车需用时1小时左右,乘坐公交车用时约39分钟,而乘坐地铁只需13分钟,地铁的速度优势非常明显。未来,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地铁应当是市内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