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德国“汽车之父”卡尔本茨1886年发明汽车至今100多年,可以说世界被改变了。汽车不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也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自此,拥有汽车也成为人们追求的一个梦想。有的人用作谈婚论嫁的条件,有的人用作家庭财富的标志,还有的人用作个人炫耀的本钱……笔者作为从贫困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汽车的追求是随着生活不断改善加以努力的。
汽车梦最早从第一次见到汽车时开始。
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离老家不远处新修了一条泥土公路,这是山村的一件新鲜事。当第一次见到汽车从公路上飞驰而过时,可以说是欣喜若狂,立即和小伙伴们飞跑过去围观。那种兴奋劲很难用文字形容。自此,每每见到汽车在泥土公路上驶过,都设法靠近观看,常常为了多看一眼追着汽车滚滚的扬尘跑上数百米,直到汽车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那时心里想:汽车真是个神奇的怪物,如果能有机会坐一下就过瘾了。
读小学的时候,老家有一个在部队当过汽车兵的姓杨司机,分配在高州504车队开一台解放牌大卡车,大家都十分羡慕。那个年代有“世间三大宝,司机、医生、猪肉佬”的顺口溜,可见司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我们偶尔在公路上遇见杨师傅开车经过,便主动挥手致意,并投去赞赏的目光。杨师傅开心时会让我们上车坐上一程。每当迎来这个难得的“高级待遇”真是心花怒放,立即兴高采烈地爬上敞篷的后车厢。上车后必定站在车厢的最前边,伸开双臂尽情享受扑面而来的大风吹拂。有时还哎哟哎哟地大声呼喊,让声音在山间回荡,好不惬意。
长大后应征入伍到了部队,一心想当个汽车兵,不但能圆自己的开车梦,更重要的是退伍后能有个“铁饭碗”。但到部队后却不能如愿,一直做政治工作。一段时间,每当遇上开车的熟悉战友心里总有点不平衡,在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为自己感到失落,常常望车兴叹,自认命运不好。
一晃20多年过去了,结束军旅生涯转业回到地方某机关工作。上世纪90年代,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机关配备的小汽车也逐渐多了起来,工作人员有时也可以派小车外出办事了。尽管当时规定处级以上干部不能自己开车,但见到别人开车心里总是痒痒的,一直琢磨着如何能掌握这门梦寐以求的技能。
出于对开车的情有独钟,1996年仲夏下决心学起开车来。我与一位有同样想法的同事利用周末时间,借来一台破旧的手动挡小车,请一位会开车的朋友把小车开到一处未建房的黄土地上实施教练。那段时间正值盛夏,烈日炎炎,练习场地又高低不平,加上小车破旧,学起来十分费劲。特别刚开始那段时间,由于技术生疏,操作自然生硬,小车经常“死火”,感觉十分辛苦。每次只练习一两个小时便累得大汗淋漓,且手掌都磨起了血泡。但出于执着,练习的劲头一点不减,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周末时间大都用在学车上。每次一到练习场,两人轮流连轴转,从早到晚除了中午在附近小吃店买一碗米粉或白粥,其他时间都认真练习小车操作。这样经过几个周末的奋战,共练习了30多个小时(在车上纯操作时间),自我感觉有八九分功夫了,便去交警部门报名参加考试。考试时其他科目都一次顺利通过,唯倒车入库由于紧张,小车左侧撞到作为界置的竹竿上。老天有眼,我第二次终于考过了。
大约一周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小车驾驶证,当时定睛翻看了几分钟,真是满满的开心和自豪。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但我有了驾照后好像胆子自然就大了,没过几天,就独自开一台面包车拉着十几人到几十公里外办事。由于车技不高,自己心里很不踏实,一路上从不敢搭理别人的讲话。但车上的人不了解内情,个个谈笑风生,我却紧张得边开边冒汗,可以说是一副狼狈相。当晚尽管顺利回到了驻地,没有发生意外,但自己心里真的有点后怕。后来工多手熟,终于较熟练地掌握了开车的基本技能。
会开车了,又希望有一台能自己把控的小车。这一天终于来了,因工作需要,2006年开始,单位给我配了一台相对固定使用的广本工具车,自然让我喜出望外。这台小车我连续开了六年,总里程6万多公里。2011年因工作调整移交别的同事使用了,之后开车就比较少了。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自己对小车的终极希望还是有一台属于自己产权的小车。但岁月不饶人,年纪大了,视力下降了,体能也差了,再买小车看来不实际了。拥有自己产权的小车最终成了一个美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