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甜酒是家乡一种传统食品,选用优质糯米酿制而成。其酒水清澈,口感清甜,酒香浓郁,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
记得小时候,每到腊月,家家户户都会酿制糯米甜酒,为家人滋补身体,为春节招待客人。每当这时,村里的大婶大妈们便开始忙活起来:翻晒糯谷,碾米选米,为酿制糯米甜酒做好充分准备。
每到这一天,母亲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把提前浸泡好的糯米用井水清洗两到三次,沥干水;在大木蒸桶底面铺上一层白纱布,把洗好的糯米倒进大木蒸桶里,整理平整,用筷子密集地扎上小洞之后盖上木盖。再把装好糯米的大木蒸桶放到加了水的大铁锅里,然后开始烧大火蒸。我和哥哥便特别殷勤地守在土灶面前帮母亲烧火添柴,屋顶的烟囱升起了袅袅炊烟,灶膛里柴火烧得噼啪作响,熊熊的火苗映红了我和哥哥的脸颊。铁锅里的水在木桶周围咕噜咕噜沸腾起来,不一会儿热气升腾,糯米饭的香味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
糯米饭蒸熟后,母亲便把糯米饭倒入到一个大竹盘里。热气腾腾的糯米饭颗颗晶莹透亮,香味扑鼻,我和哥哥饿狼似的盯着香喷喷的糯米饭,这时母亲照例装出两碗或捏两个饭团给我们,我和哥哥这才满怀欣喜地拿着跑开了。
母亲用筷子把糯米饭搅散开来,洒入些许凉开水降温,待感觉糯米饭还有点温热后就加入酒曲。 糯米甜酒酿得成功与否,酒曲是关键。母亲会根据往年的经验去选择酒曲,然后再根据精准的比例去放酒曲,若是放多了,酿出的酒水就有苦味。要想酿出甘甜的糯米酒,这里学问可大着呢!
母亲把酒曲捏碎均匀地撒在糯米饭上,再用筷子搅拌,让酒曲充分融入糯米饭中。然后再把搅拌好的糯米饭放进一个大瓷罐里,整理平整后在中间挖出一个洞,利于发酵,最后密封起来放到大铁锅,周围用稻草包裹住,再用旧被子旧棉衣把大瓷罐捂得严严实实。母亲酿制糯米甜酒时极度认真,半夜起来还要去看一看,捂一捂被子,再凑近闻一闻。由于气温太低,清晨还要往灶里烧火为糯米甜酒保温,母亲说火也不能烧大了,不然酿出的酒会“老”,影响口感;火烧小了“酒娘”(家乡话酒酿的意思)不会来,出不来酒就意味着酿酒失败,前功尽弃。
我和哥哥两个小馋猫也时不时地跑到灶前看一看,闻一闻。
“香了!”
“更香了!”
到了第三天早上,母亲拿开旧棉被,打开盖子,兴奋地说:“可以了!甜酒酿成了!”我和哥哥闻声跑过去看,远远就闻到甜酒散发出的浓郁香味,糯米饭经过发酵已变得洁白绵软,酒水清澈透亮溢满瓷罐,早已诱得我和哥哥垂涎三尺。母亲舀出半碗说让我们试试,我和哥哥听后欢呼雀跃起来,赶紧接过一阵狼吞虎咽。甜酒清甜甘洌,浓郁的酒香在口腔扩散开来,软绵的米粒和着甜酒一起滑入喉咙落到肚子里,满足的感觉弥漫全身。虽说糯米甜酒度数不高,但也不能多吃,后劲大着呢!
糯米甜酒那醇美的香味对我和哥哥充满了无限的诱惑力。记得有一天趁母亲不在家,哥哥悄悄和我说:“想吃甜酒吗?”
“妈妈说不能偷吃,吃多了会醉的。”我咽了一下口水怯怯地说。
“不怕,我们只吃一点,妈妈不会知道的。”哥哥说完就揭开密封的盖子,拿勺子舀出半碗,一人一半呼噜呼噜大口吃起来。吃完,哥哥用舌头舔了舔嘴唇边,感觉意犹未尽。
“要不我们再吃一点?”没等我回答又舀了半碗放到我的手里。就这样,面对香甜可口的糯米酒,我和哥哥忘记了母亲的叮嘱,吃了一碗又一碗。最后两人都喝得满面通红,头晕晕的倒在床上沉沉睡去。后来母亲回家看到我和哥哥躺在床上,满面通红,可把她吓坏了。走近查看才知道我们偷吃了糯米甜酒,虚惊一场。从此以后,我和哥哥再也不敢多吃了。
糯米甜酒的酿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诗人苏东坡也曾酿过糯米甜酒,对香甜可口的米酒赞不绝口,曾写下这样的赞美诗:“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蝉翼甜如蜜。”
糯米甜酒和家乡的糍粑一起煮甜香软糯。在寒风萧萧、白雪飘飘的日子里,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手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甜酒煮糍粑,一口下去,顿觉胃暖身暖,那幸福温馨的画面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过年的时候,村里的乡民们有互相串门的习惯,这时煮上一碗甜酒煮鸡蛋,既暖身又暖心,也彰显了主人家热情好客。大家围坐在火炉边,手捧着香醇的糯米甜酒,碗里面的甜香伴着热气缭绕而上,不知不觉话就多了。大家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和来年的希望,屋外寒风凛冽,屋内一片欢声笑语,升腾起冬天特有的愉快!
家乡的糯米甜酒,让日子有了烟火气,让生活充满了甜美,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浓郁的香味,弥漫在我的记忆中,以至于后来在超市里看到,我都会买回来尝尝,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我知道,那是少了“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有人说,酒是故乡醇。而我要说,糯米甜酒是母亲酿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