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被收回改造后,朱女就再不经营服装生意,她去了公园门口旁摆起了剪牛杂。
这地方已有几档剪牛杂,这里的剪牛杂全城有名。朱女是新档口,光顾的人不多,别人档囗一元钱一串,而朱女的牛杂只卖八角钱一串,别人的档口下午四时左右就把牛杂卖完了,而她要守到晚上公园都关门了,她的牛杂还未卖完,主要是朱女做的牛杂味道很一般。
朱女知道自己制作的牛杂味道比不上别人,但她相信时间久了,一定会做得更好,会有更多人喜欢她的牛杂。
朱女每天都想去研究别人制作牛杂的味道,回到家里不停地调配自己牛杂的香味。母亲看到女儿不容易,白天要站档,夜晚回来又要熬牛杂,第二天早上还要去进货,母亲担心女儿辛苦又没赚到钱,劝她另选别的行业。女儿却说,现在经济环境不怎样,生意不好做,我的本钱又不多,做不了大生意,能在街边揾混两餐就不错,只要自己持之以恒,相信上天是不会亏待的。朱女说着竟对母亲哼起两句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母亲看到女儿如此乐观,便偷偷转过身去抹掉眼里溢出的泪水。
朱女决定停业几天,她坐车去了广州,记得在做服装时,她去广州进货,有一次朋友拉她到上下九路吃了一回剪牛杂,她第一次品尝到如此好吃的牛杂,第二天,她一个人又去吃了一回,剪牛杂的味道令她刻骨铭心。
时间过去了几年,上下九路变了模样,寻来寻去她都寻不着那间剪牛杂铺,朱女向别人询问,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曾有一间牛杂铺,现在在这里经商的大多是外地人。
找不到原来那间牛杂铺,朱女有点灰心,她无精打采地随街走着,走到一转弯处,抬头一看,一块写着红色字的招牌展示在她的眼前——李记剪牛杂。她欣起若狂,冲进店铺里。店内不大,只是十来平米。见有客人进店,一个掌剪的年轻人问她想吃哪种牛杂?听到年轻人对她打招呼,她便靠近柜架,透过玻璃,看到满满一锅冒泡的牛杂,光泽鲜美,阵阵香味扑鼻。
两大碗牛杂一碗汤汁端到她面前,她坐在店里吃了一个多钟,吃不完的,她叫年轻人给她打包带回旅馆。
一连三天,朱女都造访了这间牛杂店。这天,朱女见进店的人少了,她问年轻人这牛杂的味道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是不是有秘方。年轻人一听,哈哈大笑,说整牛杂的香料药店都有得买的,关键是牛杂要新鲜。还告诉她,熬牛杂要用心,要用上几个钟的时间,香味慢慢就出来了。他们制作的牛杂有独特的香气,是他爷爷多年的经验积累,爷爷调配的酱汁,醇香厚重,称为“灵魂酱汁”。
见年轻人热情、和蔼,朱女就说她是来偷师学习的,她还把在家乡小城开牛杂档的事和年青人说了。年轻人便找出纸和笔,在纸上写了一个方子递给朱女,然后说,你可以按照方子上的香料及比例,回家调配一下,年轻人特别强调一定要用新鲜的牛杂。
朱女回到小城,按照方子用心制作牛杂。她的牛杂香气四溢,飘到街上,飘入公园,光顾的客人一拨又一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