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时在路边拔了根马齿苋,拿回来种在花盆里。马齿苋和太阳花一样,有那种随遇而安的性子,不怕搬家,天性乐观,给点阳光就灿烂。即使无根,也能重新生根。
挺大一株马齿苋,秋天的风猛,它不受风吹,连绵不断地长到十一月底才罢休。马齿苋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茎,绿叶,本以为它在屋子里可以避开自然规律,但深冬来临后,老枝到底还是枯萎了。暖气给屋子里的植物造成错觉,旧的去了新的来,在原来那株马齿苋生长过的地方,又默默地长出了许多小芽。种子比芝麻还细小,新芽如发丝般纤细。这一点和太阳花极为相像,在初期较难养护。温度湿度都要恰好,小茎长成棉绳粗细时,就算是度过了脆弱期。马齿苋是野草,我任由它长,不打算费心思。
它许是知道自己的地位,也不娇气,今天长几株,明天又发几个芽,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地长成了一个马齿苋的家族圈。其中有一株生得较早,茎一分为二,又为四,呈几何倍数增加。倒卵形叶子互生,顶端似小风车,在风车里捧着几粒微小的花。花是明黄色,极小,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花开频繁,落后结略尖的种子包,内装数粒种子,再几日干裂绽开,比米粒还小的黑色种子纷纷落于土壤。种子是叫人惊叹的,微小如尘,但是在时间的洗礼后,却会成为一个庞然大物,这是生命的奇迹。
马齿苋繁衍的原则是以多取胜,花与种子虽然极其微小,但是胜在不断地开放与播种,故此很容易发新芽。但是我想这可能是在室内的缘故,没有物竞天择,种子自然可以大量繁殖,如在室外,这么细小的种子则要经历重重考验。秋季风吹,种子大致会四处散落,但也会遭受鸟儿食用的命运,最后,还要有机会进入土壤,方可发芽。故此能够存活的,都靠了天时地利的因缘。
如果没有人为因素,植物很容易形成植物圈。九月时,我在一片草地上观察到这种现象。马齿苋、牛筋草、狗尾草、附地菜、苣荬菜,等等,这些平凡的乡间杂草,因为割草的原因,个头都极矮小,也便更容易叫人看出来。它们在飞快地重新开花或成熟打籽后,在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植物圈,隔一段范围,又会看到另一种植物的圈子。这种现象的形成说明种子都没有飞得太远,而是落在可以容身的草地之中,并且生生不息。
作家阿来有部小说叫作《蘑菇圈》,里面提到的就是蘑菇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的结果。孢子在菌褶里成熟后,随风散落在枯草腐根中,长出菌丝,向四周延展,最终在草原上形成圆环状蘑菇圈。如果延伸时受阻,便形成半圆形或马蹄形。年复一年,蘑菇圈越来越大。
杂草的植物圈是大量分布,密集生长,蘑菇则是扩充外延形成线圈。植物会以群体形式生长在一起,是与环境影响分不开的。但不论哪种,都可见植物身上存在足够的智慧,它会随着环境变化不断衍生出新的智慧令家族繁衍。
树也会有此现象。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行道树都是独立的,不是它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是由于人为修整控制,将各种周边萌芽剔除,以求美观。但是如果没有外力干预,很多树均在周围长出新芽,并最终形成密林。这种现象既可形成互相依赖,也可以成为竞争,但总的来说,树木也需要圈子,这是生存的策略。
人间与植物的世界一样。你是什么样的人,便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你撒下的每一粒种子,最终收获的都是一片与自己相似的密林,由此而成圈。圈子并非贬义,它也可以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